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过程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和确定总体与分析单位,依据测量和量化的原则,设计能将分析单元的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或类别系统),再按照分析维度严格地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抽取样本),把样本转化成分析类目的数据形式,最后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及统计推论。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 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二、优点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b.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c.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d.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e.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三、内容分析法的步骤
1. 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
2. 确定研究问题
3. 从研究范围中选取适当的样本
4. 选择并确定分析单位
5. 建构分析内容的类目
6. 建立量化系统
7. 训练编码者并进行试验性研究
8. 按照已确立的定义将分析的内容编码
9. 分析收集到的资料
10.结论并进行解释
四、内容分析中主要的量化表示方法有:
1.出现的有无——观察某一事物或属性是否在内容中出现,出现时以1表示,未出现时以O纪录。这一方法主要是为了计算和衡量某一属性分析对象中“出现”和“未出现”的比例。因而出现的频度并不重要。
2.出现的频度——某种事物或属性每出现1次便加以累计,通常用来对两组讯息内容进行比较。
3.所占的时间量和空间量——主要用来显示媒介对特定问题的重视程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它们的立场和态度。
4.传播的强度——除某种属性出现的次数或频度外,还把表现这一属性的强烈程度也考虑在内。通常使用加权的方法来计算对于不同表达方式的强度的测量和比较。
此外,内容分析应当保持各环节分析上的系统、全面以防因标准不一而减少分析的科学性。因此,必须在事前对分析操作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五、与文献研究法区别
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