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知识、技能、策略,以及相应的文化积淀、思想情操、价值意识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实施建议:
◎目标制定:民族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优秀传统的认同感;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性。
◎内容确定:语言品味、体验与感悟。
◎过程设计: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体验、感悟语言形式;在阅读、表达的过程中丰富人生经验,形成人生态度。
◎评价跟进: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语文学习档案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中外文化异同、提高跨文化交往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多元文化认同、培养坚强意志、形成健康人生观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学科素养,为他们成为面向世界的现代化人才打下必要的基础。
▲主要内容: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的养成。
◎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策略、方法和习惯。
◎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实施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育人。
◎在教研活动中落实育人。
◎教师须提升育人意识和能力。
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数学学科育人的过程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品质为突破口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
◎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方法素养的培育。
◎道德品格素养和社会人文素养的培育。
◎个性品质素养的培育。
▲主要内容:
◎数学与理性。
◎数学与思维。
◎数学与方法。
◎数学与美学。
◎数学与社会。
▲实施建议:
◎关注学习方式转型,开发学科育人资源。
◎优化内容组织结构,丰富学科育人策略。
◎聚焦数学价值取向,拓宽学科育人视野。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获得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
◎学会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形成观察、分析和处理品德成长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步树立理想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内容:
◎获得公民道德与法律规范知识。
◎获得建设常识和社会科学常识。
◎增强公民意识,培养健全人格。
◎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施建议:
◎合理制定目标,突出育人要求。
◎认真研读教材,挖掘育人内容。
◎深入分析学情,加强育人针性。
◎开展实践探究,践行育人价值。
◎重视时政教育,拓展育人内容。
◎实施多元评价,激发育人动力。
历史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历史课程育人价值包括“知真”、“求通”和“立德”三个层面。“知真”是育人价值的基石;“求通”是育人价值的路径;“立德”是育人价值的归宿。
◎应树立证据意识和兼容意识。
◎应树立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
◎应具有责任意识和人格意识。
▲实施建议:
◎更新育人观念 把握发展方向。
◎关注常态教学 彰显育人实效(立意/目标/逻辑/资源/方法/策略)。
◎注重言传身教 展现人格魅力。
◎营造教研氛围 优化育人环境。
地理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中学地理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区域知识、地图技能,具有空间思维能力,进而形成人地关系意识的基础性学科。
◎中学地理学科在实施国情国策、国家主权意识、地域文化认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内容:
◎区域知识和地图技能是公民素养的组成部分。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公民能力的基本构成。
◎人地关系意识是现代公民必须拥有的价值观。
▲实施建议:
◎政府学校层面:方案、标准、教材。
◎教师层面:提升专业素养是落实育人的保障。
◎教学层面:落实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建立地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地理图表和实验教学;关注作业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创新、优化地理教学过程;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探索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教学方式。
物理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感悟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学会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成为一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的人。
◎领略物理学的理性之美。
▲主要内容:
◎科学教育价值: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方法和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人文教育价值:提高哲学素养;增强品德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形成科学价值观。
▲实施建议:
◎政府学校层面:方案、标准、教材、资源。
◎教研层面:推进学科育人;形成育人体系;针对育人薄弱环节展开研究。
◎教师层面:展开教学活动;提升个人修养。
◎教学层面:注重形成过程,强调实验和体验;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热点问题。
化学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中学化学课程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为载体,注重科学探究,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及“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态度与观念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
◎科学素养: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实验探究+价值观+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伦理+哲学感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
▲实施建议:
◎加强课程环境建设:标准+资源+考试。
◎在教学中深化落实:组织育人资源;加强参与体验,倡导科学探究;营造合作、民主的科学氛围。
◎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育人意识+专业修养+行为示范+教学研究。
生命科学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生命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应聚焦于生命,引领学生走近与生命相关的科学中探索中。
◎认识生命。
◎探索生命。
◎尊重生命。
◎关爱生命。
◎珍惜生命的意义。
◎科学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主要内容:
◎科学素养:科学知识;问题解决的能力;形成生命意识。
◎人文素养:形成世界观;感受生命的美丽;认识民族的贡献。
▲实施建议:
◎落实三维目标: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组织教学内容: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选择适合的教学形式:关注实验实践。
◎营造教学氛围:营造健康宽松、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音乐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知音识曲,向善尚美”。其价值独特性在于“涵养美感”,普适性在于“陶冶德性”。
▲主要内容:
◎审美:构建审美认知与心理结构,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激发音乐审美情感,发展音乐审美实践能力。
◎育德:欣赏音乐所表现的生活、生命和大自然中的美,欣赏、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音乐艺术实践与表达,热爱并传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和理解。
◎培育创造力:既包含了狭义的即兴创编、有目的创作等音乐创造实践活动,也包含了广义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实施建议:
◎以音乐艺术作品为载体。
◎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渠道。
◎以音乐审美实践为重心。
美术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通过美术课程中的绘画、雕塑、工艺、设计、欣赏等学习主题及各类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与感知能力、创意与表现能力、欣赏与评述能力,以及交流、表达与合作能力;树立自信、责任与尊重他人的品质;形成善于探究的态度,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与媒材的能力;具有对民族艺术继承与保护意识以及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主要内容:
◎美术学科能力:观察与感知能力+创意与表现能力+欣赏与评述能力。
◎交流、表达与合作能力;反思、解决问题与服务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与媒材的能力。
◎自信、责任与尊重他人的品质;善于探究的态度;形成国际视野与文化理解。
▲实施建议:
◎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育人。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内涵。
◎让教学组织形式为育人服务。
艺术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实践立行”。
◎审美“立德”:培养学生对美丑善恶的分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此提高学生的人生理想境界。
◎文化“立身”:理解当今世界多元艺术文化,形成包容性的价值观念,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
◎实践“立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我表达和相互分享与交流,树立起以艺术美化生活、改造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主要内容:
◎以“审美立德”确立中学艺术课程审美特征。
◎以“文化立身”组建学科教学内容。
◎以“实践立行”形成学科核心能力。
▲实施建议:
◎完善理念。
◎整合经验。
◎形成标准。
◎关注实践。
劳动技术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旨在培养和提高未来公民的技术素养。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技术思维发展。
◎发挥其在树德、增知、强体、益美等方面的特殊功能与地位。
▲主要内容:
◎劳动技术学科教材的内容体现了育人教育的内涵:中国结、纸艺、陶艺、布艺、木工隼卯连接、机械传动、实体设计等。
◎提供方法和环境,让学生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
◎了解技术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技术判断能力。
▲实施建议:
◎课堂教学:加强合作交流,学会欣赏尊重;注重设计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观。
◎有效应用教学资源:社会资源+教具学具+网络教研+教材使用。
◎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
信息科技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生存价值: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将技术运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信息社会中立足与生存。
◎发展价值:提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伦理价值:学会在信息社会中保护自己,并在掌握技术后慎独和自律。
▲主要内容:
◎信息科技知识与操作技能。
◎新技术探究与适应能力。
◎信息收集、鉴别与评估能力。
◎开放环境下自我约束能力。
◎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
▲实施途径:
◎育学习兴趣。
◎育探究能力。
◎育思辨意识。
◎育行为规范。
体育与健身课程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
“健体”、“强心”和“育德” 。
◎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紧密结合思维活动的学科特征,体现“健体”之本。
◎激发并保持运动兴趣、练就健康体能和运动能力的教学,凸显“强心”之源。
◎注重锻炼习惯育品行、指向自主健身和终身体育的课程,彰显“育德”之实。
▲主要内容:
◎民族精神的培养。
◎人的自尊、自信与自律心理品质。
◎意志品质的磨练。
◎合作精神和进取精神。
◎认识生命价值和生命适应能力。
◎关注身体发展,习得科学健身方法。
◎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与生命态度。
◎审美意识的发展。
▲实施建议:
◎挖掘学科育人内涵。
◎着力改进教学。
◎合理组织教学。
◎营造和谐课堂。
◎体身体力行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