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团队优势,共创学科佳绩
高三语文备课组 胡明之
近两年,我在高三备课组任职。07年高考语文学科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08年也显示出良好的态势。这是高三语文备课组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体会是:一个备课组既要组织备课活动,更应当是一支精英团队,一个智囊团。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战役的话,备课组就是能独立作战,运筹帷幄的前线指挥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负。因此在制定战略战术的过程中,我们达成共识,发挥团队优势,共创学科佳绩。
一、 发扬团队精神,同心同德,共同努力。
1、 统一目标,长远规划,夯实基础,提升总体水平。
三年高中教学,备课组成员也许有些变化,但有计划有步骤制定学生三年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文科学习,注重积累。因此备课组从高一组建开始,就把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部分学生重理轻文,忽视语文学习的现实,我们制定一系列训练体系和三年的语文学习长远规划。例如:对古诗文中经典篇目的背诵积累,采用人盯人的战术,力求每个学生都有一定量的积累。正是把工作重心落到实处,学生有了一定的压力,并逐渐进入角色,三年的坚持使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由他律形成自律,整个年级总体水平有所提升。在高三区统考中古诗文的默写,每次我们的平均分都名列区前列。试卷评价时区教研员肯定我们的做法,并予以推广。
2、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形成默契。
这两年正处在新老教材衔接的过渡期,二期课改的全面启动,对备课组所有的成员来说都面临着全新的课题。尤其对高三的复习,既要深入研究分析我们不太熟悉的教学体系新模式,以及新引入的课文,又要汲取多年来积累的老教材的精华,使之提升为适应二期课改理念的知识体系。为此,我们付出大量的心血,这期间整个备课组同心协力,分工合作,发挥各自所长。备课组中有四位老师是从高一带上来的,对教材,学生相对熟悉,于是就承担梳理新教材的知识点的工作。两位老师刚刚送走高三,对高三总复习有些心得,于是备课活动中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形成默契。我们又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汇集各层次学校的教学资料,经过辨析、整理、整合成适应本校学生水平的材料。比如针对学生作文内容单薄缺乏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状况,我们分工合作,一方面每人领衔几个专题分头整理有关资料,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教材按主题立意划分单元的特点,把每一册重点课文整理成专题论据,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3、 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共同进步。
备课组有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作为一个整体,互帮互助,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关爱已在此形成风气。
二、 集思广益,提升教学质量。
1、 胸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
三年高中教学是系统工程,因此备课组每个教师都应当熟知,通晓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体系,并了然于胸。当然更重要的是有明确的目标并能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意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经常沟通,交流也成为我们备课组最日常的工作。
一个年级十来个班级四五百个学生,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要提升整体水平,关键在每位教师能各尽其职。教师年龄,资历,学识, 对班级掌控能力等形成的差异,都会影响到班级水平。因此高三,我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研究学情,力求缩小班与班,文理科,提高班普通班之间的差距,并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帮助每个老师共同制定确实可行的目标。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班级现状,细化具体目标,并以此思考教学策略。文科班应当显示出优势,期望的目标为105到110。其中作文要有结构,立意,语言上的亮点,保三类争二类。理科提高班也可以此为目标。理科班期望目标100,其中背诵记忆部分要加强督促和训练,作文着重训练中规中矩模式的训练,力求保持三类中上水平。文言文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内知识扩展到课外,以实词应用为突破口,通过梳理,反复运用,使之熟练。对差距较大的班级,尤其是物理班更是反复寻求修正策略,调动部分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力度消除90以下的低分,以求达到基础的水准,从而保证整体水平的平衡,即班级均分差异保持上下2分左右。
2 主体备课,各抒己见
定时定点定人,在坚持备课组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绝不流于形式,而是把每次备课活动当作学习的极好机会。担任备课主讲的老师把自己深入研究后的感悟、心得,及自己的设想,公之于众。大家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深入探讨。尤其是有争议的地方,往往会产生激烈的争辩,在思想的撞击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带着这样的体会走进课堂,大家都胸有成竹,灵感时时闪烁。
教师教学风格各异,各有所长,因此在共同备课确定主体框架的基础上,大家各显神通。既坚持教学的个性又善于学习他人所长,成为备课组的亮点。组内老师也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也形成风气。
在熟练把握全局,深入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们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根据老师们所长并进行分工,比如
3注重反思,教学相长。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在永远留有遗憾的基础上的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注重反思过程,把对教学的反思,对考试后的反思落在实处是我们备课组活动的重要环节。记得07年高考模拟考后的总结会上,区教研员把我们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