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号,我们很荣幸能采访到庞军老师,他是1989届毕业的校友。他现在工作的单位是上海恒量保险公估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的职务。他给我们说了很多关于学习上的窍门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虽然他已经毕业20多年了。可是他对于高中时的学习方法却仍记得十分清楚,由此可见母校留给他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
庞老师不断地向我们介绍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好像有说不完的故事似的,但是从他的话语中又可以体会出:做人要有规划。
庞老师说,他大概是从高二下半学期的时候才开始发奋读书,每天都有规划的完成自己预定的任务,从来不拖延。他说自己总是排好自己看书和玩游戏的时间,要么就好好学习,要么就痛痛快快的玩。两者必须兼顾好,否则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最终,他的努力让他在高考时考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了一个合适的单位并在工作几年后被香港的一个知名企业招收。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要不断地来回奔波于不同城市检验货物,而此时的他已经将近30岁了。
此时的庞老师又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另一次规划。他认为人不可能永远的靠技术生存下去,总有老了的一天。于是他就想着要把靠技术生存转为靠管理生存。他随即就去读了中欧工商管理学院MBA。机遇总会光顾有准备的头脑,毕业后,他顺利地开了现在的公司。当时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仅仅只有7位员工,他给自己每个月的收入才制定了5000元,与之前那份工作的30000元相差很大。但是他并不后悔,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决心,经过了7年努力,把7人的公司逐渐壮大成四百多人的集团。
他还提到了当时一起工作的一位同事,那位同事还是就职于当时的公司,并没有像庞老师那样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规划,所以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工作渐渐丧失了当时的热情,体力也不及当年,收入也就自然不高了。
我想,举这个例子的原因是想要告诉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要自我挑战一下。即使挑战失败了,还可以从新来过,至少要给自己尝试的机会。
听了庞老师的自述以后,我们感觉人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会那么一帆风顺,尤其进入社会后,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把基础打好,为以后创造更好一点的条件。
最后和庞老师提到了我们即将到来的150周年校庆,他对于学生的建议还是那句话:做人要有规划。每天复习什么,做什么作业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接受迎面而来的挑战。
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次采访,不如说这是我们分享了庞老师规划、开拓的成功之路。
高一(7) 姚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