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黄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上海市黄浦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整体方案(2015-2020年)》的总体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丰富以“智诚”为特色的学校教育内涵,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编制《上海市第八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上海市第八中学传承并开创了以“智诚”为特色的学校教育。基于上海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要求,学校开办了“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探索适合男生特点的课程方案和教育内容,培养具有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优秀学子。
我校现有在编教师89人,年龄结构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3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36岁到45岁区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45岁以下的教师占80%,教师职称结构合理。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一)办学优势
1、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发展路径已经确立。学校确立“智诚教育”为办学特色,“忠诚、责任、独立、睿智”为四大目标品质;确定“五位一体”为教育实施策略——特色课程解读四大品质的核心理念,体育活动磨砺四大品质的人格修养,知识学习渗透四大品质的文化内涵,社会实践丰富四大品质的时代属性,学校家庭聚焦四大品质的行为养成——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扬长补短促进其个性成长。
2、学校章程和管理手册已基本建立。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保障学校依法自主管理,保障学生与教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办学品质,学校建立了《上海市第八中学章程》和《上海市第八中学制度汇编》,确定了“民主、合作、科学、拼搏”的市八精神,并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同,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3、学校的课程体系已基本建立。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启动,学校构建以“智诚”为特征的德育和教学目标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全面实施推进三类课程,开发“四大领域”的特色课程,构建基于双向细目表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并推广SMI混合学习模式,开展体育和艺术的特色项目,以尊重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4、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有显著提升。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帮助,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高筑,激发了教师创造潜能,优化了骨干师资队伍,校本培训正全面深入地推进。
(二)问题分析
1、品牌尚需提升。通过学校男生班的创建,学校办学特色逐渐凸显,但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的品牌需要不断提升,“智诚教育”解释性框架系统的顶层设计还需进一步系统化,在此顶层设计下,不断丰富以“智诚”为特色的学校教育的内涵。
2、观念尚需更新。面对高考新政的导向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学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学业负担重,教师压力加大, 职业倦怠现象开始显现,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有提升空间。
3、教师尚需发展。通过《学校章程》和激励机制进行科学化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4、课程尚需完善。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和高考新政下,学校课程在类型、内容、实施、评价和特色项目上都需改革和优化,从而增强学校课程的领导力、提高学校课程的和谐度、明晰办学理念和强化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围绕教学五环节需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益,科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学生特长素质尚需提升。时代环境的巨变对人的价值观的冲击、重建也无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规范化、明晰化学校的优质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持续成长的养料。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树立“教育质量是取信于民的基础”的观念,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发展主线,坚持“尊重宽容的民主精神、与人为善的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丰富以“智诚”为特色的学校教育的内涵。
(二)发展目标
2016年——2020年,上海市第八中学的发展核心是“智诚教育成就每一位师生”。总体目标是高质量完成学校特色发展的各项攻坚工作,不断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危机(机遇)意识,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使命感和创造性;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团队的专业性;落实增效减负,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践“办学生喜欢学校”的各项要求,全面达成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的各项指标,办成特色鲜明的高级中学。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校园
(二)整合德育资源,丰富教育方法
(三)推进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四)优化师资队伍,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四、特色项目
(一)项目名称:幸福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二)项目名称:借助家校互动推动智诚品质养成的实践研究
(三)项目名称:推进三大球,创学校体育特色
(四)项目名称:分科走班下学科课程内容的校本开发
(五)项目名称:分科走班下的学程化设计
(六)项目名称:基于双向细目表的学科教学指南
(七)项目名称:SMI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
(八)项目名称:特色课程案例集
(九)项目名称: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
(十)项目名称:选科走班制下的教学过程管理
(十一)项目名称:学校教学展示活动的优化设计
(十二)项目名称:高考新政下的教研组教学常规过程监控
(十三)项目名称:学生自主、多维、深度学习和综合素质评价
(十四)项目名称:科研骨干培训中心
(十五) 项目名称:探索培训模式,发挥联动效应
五、保障措施与评估机制
1、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加强校务领导班子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政齐抓共管,采取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方式,定期研究指导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积极推广规划实施的有效经验和做法。
(2)制度保障
建立规划实施工作责任制。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牵头相关部门组建项目团队,有序落实项目任务。推动各部门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开展工作,结合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特色开展项目研究。
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各项目团队要建立完备的规划实施档案制度,及时整理过程性材料并加以归档。
(3)资源保障
加强学校经费保障。在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大经费管理与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健全财务制度,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率,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加强重点项目团队的实施力量保障。学校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规划有序高效完成。
加强学校后勤保障。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提高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后勤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拓展服务内涵,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工作条件与环境。
2、评估机制
(1)组建规划实施自评工作小组。自评工作小组由学校党政工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并明确一名校级领导具体负责联络自评工作。
(2)制定规划实施具体方案及达成标准。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制定规划实施的具体方案及重点项目实施计划。分解规划提出的目标与任务,形成规划实施的时间表和路径图,分阶段、有步骤、按照时间节点逐项落实。
(3)建立健全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每学期请学生、家长、教代会代表和相关专业机构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专题评议,阶段性地评估指导学校发展及规划实施进展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保证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