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中,不懈追求,共同奉献;家庭生活中,相敬如宾,同甘共苦——这就是
文史相长,硕果累累
吴小英老师
吴小英老师是历史高级教师,注重史论结合,长于分析,由浅入深,由表象至具体,抽丝剥茧,清晰地将历史的本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紧跟科技发展的潮流,将现代教学技术与学科的教学相整合,积极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教科研论文《结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2000年承担的区级研究课题)获得黄浦区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鼓励奖;2005年发表于《教林心路》。《对新课标“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习目标的思考与实践》获得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2006年),发表于《黄浦教育》(2007年12月)。多次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并取得多项成果:区级公开课《国民革命的失败》,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2003年在黄浦区社会学科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2004年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说课竞赛中获一等奖;2003年底辅导学生参加区乡土史知识竞赛分获一、三等奖,本人获优秀辅导奖。2005年9月指导学生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战胜利60周年知识竞赛,获一等奖一名。
在教学之余,
李志国老师是学校年轻却资深的语文教师,从教13年中8年执教高三。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用“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来优化整合语文课。通过了解并熟悉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态,紧扣语文特点,运用开拓想象、制造悬念、展现意境、增添时代内容等方法,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教学中,重视“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教材不拘囿于单一版本,博采众长;教法不限制统一模式,根据教材学生灵活应变;课堂不固定硬性内容,文史哲结合,雅俗共赏。教学中,更重视“情”,就是“披文以入情”。一篇篇名篇佳作,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
在教学和教科研领域,
夫妻二人在各自学科取得成绩的同时,利用文史相通的特点,经常就文史问题进行探讨,释疑解惑,互相提升教学的品质。在学习二期课改的理念,践行二期课改理念的过程中,合作完成了校级课题《略论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文史结合》,从学科综合角度诠释二期课改理念。
两人多次同时执教高三教学,他们克服了家里孩子小,老人年高多病等种种困难,认真圆满完成了高三的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两位老师所带高三班级的高考成绩均超过区重点中学平均分,在校内名列前茅,有多个班级的成绩达到市重点中学的平均分。
孜孜不倦,育人如子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于无声处润物。他们均有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经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感教学,缩短师生间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教育中坚持“三心”:进取心、宽容心和爱心。进取心用以激励学生共同努力、拼搏,争取成绩;宽容心使教师能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予每个人公平、公正成长的机会,不致有偏颇;爱心则是更多的给予那些家庭之爱缺失的学生,让他们品尝爱的滋味。
李志国老师是“年轻的老班主任”,教龄13年,班主任做了12年。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他的严、他的爱、他的宽容、他的幽默和博学,即使毕业多年的学生依然是记忆犹新。他带的班级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而且获得区、校优秀班集体。他的学生多人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如2006学年所带的高一(8)班是一个普通班,
倾心相伴,携爱同行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吴小英、李志国相亲相爱,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照顾,11年中一路风雨兼程,甘苦与共,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
十几年前,两位老师大学毕业后扎根了上海,扎根了市八。他们远离亲人,独自在外闯荡,虽是从零开始,然而有相互的爱和扶持,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过不去的坎,很辛苦,很忙碌,很乐观,很开心,家是彼此扶携得最好的港湾和依靠。在这里,老人得到倾心照顾,过得开心滋润。在这里,儿子呱呱坠地、牙牙学语,长大了,读书了,可爱而懂事,在学校是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好学生,在家里是爸妈的开心果、小助手。爱好广泛,是学校铜管乐队的号手,毛笔书法获得上海书协三级证书,还荣获中日书法交流比赛二等奖。
别人羡慕这对夫妻,他们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家庭。然而这个平凡的家庭演绎着并不平淡的人生,他们快乐地生活着,并且把这快乐传给他们衷心热爱的教育事业,传递给周围的亲朋好友,并且依旧快乐地追逐着以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