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高中学生到达高二阶段,一方面处于身体的成长期,也处于性格的叛逆期。往往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在树立自我价值观的过程中,也会对这世界产生一种反叛,甚至对现实社会、学习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与此同时,社会新闻、网络媒体也让青少年更多地接触血腥暴力、恐怖袭击、贪污腐败等众多负面信息中。这些负面信息,容易让正值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忽视始终存在于自己身边的美好人情事物。
因此,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主题班会活动,让高二的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也让他们反观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幸福的诉求,从思考幸福中认识自我,了解世界。
二、活动目标
通过平日“每日一读”活动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已对生活中的幸福有一定的思考。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了解,明确自己要主动用慧眼寻找幸福之光,感知生活之美。
三、活动过程
(一)、前期工作
1.阅读龙应台《幸福就是不恐惧》,写下自己对幸福的想法和感受,在和其他同学们分享过后,整理出优秀片段。
2.召集班委组成策划小组,由组织委员领队,和其他策划小组成员制定主题班会主题及初步流程。
3.邀请策划小组主要负责学生完善班会流程,丰富班会内容,并寻求班级中多媒体制作能手,根据流程及内容,设计主题班会PPT及音乐。
(二)、主要环节
1.思考幸福
1)导入: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提出主题:让幸福来敲门
3)播放视频:美国版“你幸福吗”视频
通过视频中各种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态度,思考自己对于幸福的定义。有些人觉得没有钱就是一种不幸,有的人觉得找到了爱人就是一种幸福。有些人拒绝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对待采访者?
4)思考:我们这代人幸福吗?
引出对比:雾霾、地沟油、幸福指数低下;国家富裕、城市发展、科技发达。
各抒己见,将自己对于幸福的定义写在黑板上。
2.寻找幸福
1)导言:生活中很多可能被我们忽略的事情可以造就我们的幸福,我们如何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点滴幸福,充实人生?
2)展现:他人对于幸福的定义
a)林语堂关于幸福的言论
b)图片:拥有幸福的9个标志
3)学生回忆:记忆中的幸福时光
4)展现图片:学校生活中,班级同学带给我们的小幸福。
3.分享幸福
制作一张专属幸福签。在幸福签上写下让你觉得幸福的一句话、一件事、一段经历、一声问候、一幅图片
4.总结
我们要主动寻求幸福,让幸福来到自己身边,学会在寂寞的时候,孤独的时候,灰心的时候,挫败的时候,让幸福来敲门。
(三)、后续活动
1.张贴学生设计的幸福小卡片,组成“我的小幸福”班级布置。
2.推选班中让你觉得最幸福的人选,成为“幸福使者”。
3.从“幸福”角度,关注班级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思考如何构建“幸福之班”,提倡班级内“绿色环境”的构建,强调学生日常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四、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为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然而作为一个班级活动的“大项目”,我也设计了前期工作和后续活动等“小项目”来配合主题班会的顺利开展,更好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前期的活动和语文课环节息息相关,从学科德育的角度出发,使幸福的理念融入在每一节课堂中,活动后期的设计则配合班级温馨教室的布置,同时也深化他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以及长期的幸福感的缔造。此次班会活动,触发了学生对于幸福的思考,让他们开始用理性的思维,从客观的角度,成熟的思想去思考幸福。从每位同学制作的五花八门的幸福小卡片上,也可以看出学生开始渐渐关注身边的点滴事物,想到周围人带给他的小幸福,也开始尝试让幸福来敲自己的心门。
五、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采用学生设计、学生制作的方法,让学生从主题的设定到活动环节都参与其中。以“幸福”为关键词的主题班会,本身可能存在或太过空洞流于说教,或偏向偏激,引发抵触情绪。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课堂节奏、氛围的把控和活动的趣味性需要兼具。在前期工作和后续工作中,这次的活动设计注重和主题班会本身内容的连接,能够使主题班会的展开自然而流畅。在主题班会设计中,有感性的诗歌导入,也有学生熟悉的,调动热烈气氛的视频;有给人以思考的图片文字,也让学生动手将自己的想法写上纸张。形式多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整体来说,主题班会呈现出了温馨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感知和思考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