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老师慷慨激昂地讲着抽象的理论;讲台下,学生们昏昏欲睡。这场景在政治课上司空见怪。老师们常责怪学生不认真听讲,而学生则说课堂内容太枯燥,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怪圈——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政治课上总是难见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如何才能真正吸引住学生,令学生既心悦诚服,思想升华,又闻课则喜,以学为乐呢?依托师生共建校园社团促进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和“温馨教室”建设的实践探索,让上海市第八中学政治教研组的老师们看到了希望。
思想政治学科的魅力在于时代性和实践性,学校是政治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政治学习的大课堂。为了创新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丰富学生自主教育的德育载体,拓宽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渠道,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上海市第八中学政治教研组的老师们积极开发出《生活中的法律》、《金融知识入门》《中国钱币文化欣赏》《时政热点评析》等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2007年融思想性、思辨性、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纵横》社团在这些政治老师们的辛苦筹备下成立了。社团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招募了一批学生社员,其中不乏对时事政治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更有一些想尝试发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的学生。
社团课上学生会不会一样的无精打采?课前,上《纵横》社团第一堂课的崔老师心里嘀咕着。可仅仅一堂《时政热点评析》的序言课却让崔老师看到了学生远超于平时政治课堂的学习热情。崔老师说:“当我提出让学生自己对感兴趣的新闻焦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追踪剖析,开展社会调查时,他们的脸上显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这是我教了几十年政治课鲜少看到的。现在我上课也更带劲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运用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从家庭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写出了“老西门街道市容问题”、“浅谈华泾地区交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现象透视”、“信用卡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也说山寨现象”、“浅谈草根文化”等一篇篇富有价值的课题报告。“从接触课题最初的茫无头绪,到精选课题,从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再到思考问题,寻找对策,最后到撰写课题报告,我经历了学习的整个过程,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的课题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高一(2)班的顾凤羽兴奋地说。顾凤羽家住徐汇区华泾地区,该地区的交通出行十分不便。当她提出把改善该地区的交通选作自己的研究课题时,崔老师给予她极大地肯定和鼓励,指导她如何将课题研究做得更切合生活现实更具建设性。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这个瘦弱的姑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深入的走访调查,她向调度员了解公交车运营情况,向小区的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居民的愿望和建议。她还拍摄了黑车运营的照片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情况。“从社团的活动中,我的观察,整理等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活动,不但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甚至是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如今顾凤羽在班级中也正自信地展现自己各方面的实力。
喧闹的证券公司内竟然出现了几个身着校服的高中生,难道高中生也炒股?原来他们是《纵横》社的《金融知识入门》课题组陆老师的“手下爱将”。陆老师指导的《金融知识入门》课题组,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出在金融危机中如何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财产得到安全的话题,引导成员共同研究家庭理财问题。学生们对房地产、金融产品是否是虚拟经济?青年人使用银行信用卡如何避免过分透支等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按照老师的布置要求,深入调查分析,选择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投资理财产品。这不,有一组同学选择投资基金,他们不仅到专业网站收集相关资料,向父母了解投资基金的实战经验,更是前去银行找理财专家咨询,到证券市场访问股民。周密完备的调查访问让他们作的投资基金调查报告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有的学生甚至表示会将他们推荐的基金介绍给家长。
在《纵横》社团的活动过程中,原先政治课上“死板、教条”的老师不见了,他们以一个朋友,一个向你提供帮助的长者的形象出现,打破了师道尊严的约束。并且那一个个切合社会实际学生年龄特点的课题组让学生可以尽情表现自己的才华,教师也展示给学生自己博学多识的一面。同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老师也显得和蔼可亲。也许,社团里有些是成绩欠佳的“差生”,但社团活动课上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赞许与肯定,往往会令他们一改主科学习的颓势,代之以活跃和积极的状态。渐渐地,上海市第八中学的这些政治老师们发现政治课上学生也逐步进入了课堂学习的状态,变得更入了。
师生共建校园社团促进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和“温馨教室”建设的实践探索让师生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达成默契,拉近了距离,亲近了许多,以往枯燥的政治课开始变得和谐融洽,谁还会说政治课不温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