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健康、温馨、幸福的校园环境,引领高中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感知、创造身边的幸福,寻找、践行自己的梦想,上海市第八中学开展“关注心理健康,成就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心理周活动。积极倡导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理念,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和正向信念,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树立梦想、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感知幸福、传递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体验生命的幸福。
一、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校教师、学生,以“发展”的视角出发,全方位提升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激发积极人生观。因此,在心理活动周期间,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将心理教育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堂走进校园活动和学生校园生活。
活动周期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了诸多供学生参与的专题活动:心馨心理社团展示、FM603广播社团心理广播稿比赛、广播台“心灵之声”栏目、校园宣传栏、班级主题板报比赛、“美丽校园、魅力市八”摄影展、校园微笑使者、“放飞梦想,传递幸福”活动、《幸福来敲门》电影欣赏、生涯&生命心理活动课、“幸福来敲你的门”班主任主题谈话课等。此外,还有针对学校教师的专题活动:班主任心理专题培训、“幸福来敲你的门”主题谈话课研讨活动等。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全校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心理活动周来,并且每一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其中特别适合自己的活动,喜欢广播主持的同学参加心理广播的评选和主持,将优美的文字和富有磁性的声音荡漾在校园内;爱好摄影的同学报名“美丽校园、魅力市八”摄影展,在发现中传播身边的美景和乐事;而对自己的微笑非常具有信心的同学则担任“微笑使者”,为校园传递愉悦和快乐。
本次“关注心理健康,成就幸福人生”心理活动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开展,在校园内营造积极乐观、幸福温馨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更多地发现幸福、感知幸福、传递幸福、创造幸福,以积极的姿态面对成长和发展。
二、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本次心理活动周虽然为其只有一个星期,但是此次活动可谓全员参与。
学校整合了升旗仪式、学生自主社团、校园广播台、学生会宣传部、文体部、专职心理教师、全体班主任和德育室等各方面的资源,并特意从校外聘请了资深心理教师周隽老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史教授分别为班主任和全校师生做专题讲座。
在本次心理活动周上,富有创新和突破的是班主任参与到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并非是单纯的心理活动课、心理咨询或心理讲座,而应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除了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心理活动周以外,班主任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德育室邀请格致中学心理教师周隽为班主任进行《》的心理专题培训,在帮助班主任缓解自身压力之外,也帮助班主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显性行为、情绪表现,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关注学生。而后进行的《幸福来敲你的门》班主任研讨和主题谈话课,则着重通过班主任的主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领班级学生深刻理解“幸福”的真正涵义,并且能够用每位同学炙热的心灵感知世界、感知生活、感知内心的美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书写、创造生命的美好。
此外,心馨社团、FM603广播社团、宣传部、文体部等诸多社团成员和学生会部长、干事发动全校同学共同投入到活动中来,将心理活动周举办成为学校师生共同欢度的一项活动。
三、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质
心理活动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项环节,但是并不意味着心理教育仅仅是为了热闹的活动或是短短的七天时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不仅是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它更多地要求长效和有效。在心理活动周期间举办的诸多活动是学校心理工作开展的一个缩影。
每年的3月20日是“国际幸福日”,而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个体的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学校选择在3月底开展“关注心理健康,成就幸福人生”心理活动周,就是希望在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能够更多地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发展问题、引领学生对幸福人生的追求。
在本次心理活动周上,那一双双善于发现幸福的眼睛、那一幅幅富有创造性的照片、那一张张洋溢温馨的笑脸、那一份份带给毕业班同学的激励、那一笔带着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手绘名片,那一首首充满生命能量的音乐,无一不是同学们对幸福人生的感悟、传递和创造。
而班主任们关于“幸福来敲你的门”主题谈话课仅仅是一个关于“幸福”话题的开始,在五月,学校还将启动“幸福小使者”的评选,从班级、年级层层推选我们身边充满正能量的个体和团体,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和辐射作用。
此次心理活动周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史教授的讲座《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中落下帷幕。其实“幸福”并不等于快乐、愉悦,我们带领学生追求的幸福人生也不仅仅是一个只有欢乐的世界,而追求“幸福”需要的正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态度、角度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