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24年是学校向“十四五”发展总目标迈进的攻坚之年,全校教职员工须深入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具体行动中,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不断深化“双新”改革,践行特色发展。按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各项年度工作任务。
二、工作目标
(一)学校管理
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持续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不断完善行政事务线(工作条线)、面(年级部、辅教处室层面)融合中异岗同责的举措,保持学校管理科学、民主的常态;加强学校资产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优化各类社会教育资源,汇聚育人合力;催生创新动力,激发潜能,进一步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品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幸福指数,维护校园的文明和谐生态。
(二)德育与学生发展
强化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领导,突出德育实效,充分利用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等六大育人途径扎实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智诚”文化相融合,在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探索新方法,不断夯实行规教育,深化主题教育内涵,助力学生品德修养的进一步提升;努力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相匹配的“智诚”德育范式。
(三)课程教学与信息科研
依托国家课程校本化执行机制,严格落实“智诚教育”课程,进一步加强学科资源优质化与学科品牌特色化建设;严格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保持教学质量的稳进态势;科学推进“双新”“双选”“双减”措施的稳步实施,努力实现教学评价改革有突破;深入探索数智化赋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途径,强化科研工作机制建设,确保各项课题研究项目落地,各项改革成果能在市、区产生影响力。
(四)队伍建设
继续以教师的“导、教、研”综合能力提升为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各级人才培养策略和校本培训体系,坚持科研引领、信息技术助力教师学术素养与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名优教师、岗位能手不断涌现。
(五)辅教工作
与时俱进,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辅教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服务本领、提升服务效能,努力形成辅教工作“规范+创新”的服务范式,保证教育教学所需,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质量。
(六)特色创新
继续推进特色课程体验中心后续建设;落实特色课程在全体学生中的普及;跟进特色高中项目校的阶段性工作,高质量完成市、区“双新”实验项目的结题论证。
三、主要工作
(一)持续优化管理举措,提升校园的文明程度
1.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坚持依法治校,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抓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市、区教育综合改革的要点任务,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创造力,求真务实解难题,鼓足干劲创佳绩,守正创新谋发展。
2.党、政、工组织合力加强师德师风及职业道德建设,继续以全国文明城区、上海市文明校园的提质创建为契机,以“行为示范”为教育主题,开展学习论坛,促进教职员工深入理解“做一名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的本质内涵,让市八教育工作者的“智诚品质”外显于行、内化于心。
3.认真汲取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及教代会、学代会中师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建议,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各种问题,进一步关切师生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加强学校物业管理、食堂餐饮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
4.进一步构建抵御一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的运行机制,建立高标准校园公共卫生及安全管理体系,筑牢师生健康保护屏障。精准开展各类人员管理,切实做好食品、卫生工作;进一步优化安全工作网络,加强常态督查,压实各项职责,提高防御实效;加强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保,高质量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5.根据岗位设置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提升岗位聘用、岗位考核、职称评审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效能; 为各级干部、骨干教师搭建学习、考察平台,培养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养,努力营造自觉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管理文化,着力提高学校各级干部思想引领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决策落实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6.进一步整合优化大学院所、社会、社区教育资源,推进中外师生互动交流走向常态,以助力师生开阔眼界、助力学校良好办学声誉的提升。
7.服务大局,全力支持大同教育集团各成员校办学,认真办好“市民学习基地”“老年教育学习点”,让更多的市民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组织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各类教育援助、志愿者服务、教育扶贫帮困等工作。
8.加强图书、档案、退管会、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书香校园、绿色学校文化怡情养性的育人功能。
(二)提升德、体、卫、艺、科、劳、心教育的效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思政课”的校本实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优势和学科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强化思政课教育创新与研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共青团“推优一体化”党团校建设与校本德育融合,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政治信仰,为将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
10.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教育热点,以“忠诚、担责、独立、睿智”为价值引领,以培养学生“浩然正气”为行为特征,付诸有效的教育举措。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升旗仪式、仪节教育专题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注重情景浸润,情感共鸣。
11.深化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探索构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落实“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教育必修课,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的要求,依托上海市中学生社会实践电子记录平台,逐步推进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数据的采集。
探索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融合高中生志愿服务项目、生涯规划教育和劳动专项课程,从基础性劳动和个性化劳动两个方面协调推进劳动教育板块构建,结合校园环境卫生值周班,教学场所、年级包干区、班级的清扫整理等,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育劳动技能、丰富劳动体验。
12.根据《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有效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风险发现预警、干预处置机制。
13.按照《加快推进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行动方案》的要求,积极落实每天体锻一小时,学生个性化体育专项锻炼(男生班健身项目)需求、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的工作;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积极参与市区学生艺术展演及艺术人才的培养。学校将不断推动“智诚”校园文化活动的高水平发展,融入特色发展的创新元素,发挥体育传统项目、艺术、科技、卫生等专业课程优势,形成整体性的健康促进教育格局,寓教于情、寓教于乐,营造学生喜闻乐见,师生教学相长的温馨成长环境。
14. 深入推进《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做好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科学教育教学方式创新、高品质科学教育进校园“十百千万工程”、学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学校经验总结,以黄浦区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市八中学卫星测控创新实验室的配套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学校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工作,更好发掘高中生创新潜力,提升科学素养。
15.进一步完善“全员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操作细则,科学有效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责任。班主任、党员教师带头示范,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主体,不断引导各学科教师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身心健康辅导、抗挫能力培育结合起来,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加强班主任培优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进校内名师工作坊建设;举行家庭教育工作交流活动,开展家长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行动。
(三)落实教学改革,信息科研赋能增效提质
16.坚持抓牢教学五环节不放松,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程中寻找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强化教学整体设计和专题研究,系统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链、教学链、学习链;系统优化各学科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训练体系和教学方式,凸显设计的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业发展与升学专业相匹配的个性化需求。
17.深化“双减”“五项管理”举措,科学研制“双选”指导策略,进一步完善现有授课模式,进一步强化学法指导,积极探索适应学情的实施路径;加强基于课标的考试命题研究,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效能;主动适应招考新趋势,加强评价设计研究,发挥以评促教的导向作用。
18.聚焦“双新”背景下强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一重心,不断强化教研组建设,根据学校“优秀教研组”评价方案,以评促进,以评促优。通过加强学科教学质量、学科特色品牌建设,逐步形成“一科一品”的形态,助力各教研组在学科建设领域有目标、有行动、有成果。
19.以2024年上海市将建设200所信息化标杆培育校和20所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示范校为契机,对标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新要求,进一步优化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举措,助推综合办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开拓AI智能科技普适性知识在学生中的传播,着力提升我校师生的“数智素养”;充分运用已有的软硬件技术条件和研究课题,助推教师不断提升整合、选用数字教育资源融入教学以改进教学行为,催生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能力。
20.继续发挥科研引领学校创新、特色发展的理论指导作用,聚力市级课题《新时代高中学生坚毅品质培育的实践研究》的中期论证和后续要求,落实汇报、展示、成果呈现等工作,以期我校在上海市“双新”改革实验和黄浦区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中取得更多的长进和影响力。坚持高站位,为教师提供最前沿的教育科研导引,为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的开题、结题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催生广大教师主动开展科研、善于开展科研的动力。
(四)坚持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促进高位发展
21.继续以教师“导(全员导师)、教(教学实践)、研(教育科研)”综合能力提升为队伍建设目标,落实学校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措施,重点推动区域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德慧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作用,探索青年教师培优机制,加速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22.组织落实“市八学术节”的开办,通过这一校内的学术平台,开设名师学术讲座、教育热点论坛,让校内外名师在此分享教书育人的智慧,催生广大教师的进步动力,自觉应变求变。
23.进一步优化校本培训的制度和内容,完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除专业培训板块之外,增补完善教师身心关爱课程,充实体育活动、艺术欣赏、健康保健知识内容,推出“每日健身半小时”活动菜单。
(五)坚持特色创新,聚焦素养培育,提高普适效应
24.继续保持男生教育成果的辐射效应,并将其适切融入特色高中创建的进程中;全面优化特色课程,推进“国防科技”课程体验中心各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增特色发展硬实力;以务实的作风,科学的态度,确保上海市“双新”实验项目《基于“国防科技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建设》《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两项课题成功结题,同时为黄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攻关项目的实践,提交一份出色的经验答卷。
上海市第八中学
2024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