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的最后准备阶段,我们和舟曲的师生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这些动人的场景,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美好回忆。
五月下旬,当接到中组部点名要我赴甘肃支教电话的时候,突然想起2014年的暑假,我随华东师大的董鹤樑教授赴四川广元支教的情景。查了一下地图,两地相隔不远。翻了一下资料,感觉作为文科老师没有去过甘肃,确实是个遗憾。于是,我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随时准备出发。
这样的动员,紧凑高效
由于时间紧张,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黄小华副司长与该司干部宋发亿老师,迅速召开了一个腾讯会议。宋老师高效地布置了支教任务,来自北京、上海等四地的10位老师,细致地确认了支教的方式,上课、讲座和交流的时间,班级的规模等具体问题。黄小华副司长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不负当地老师的厚望;二是精心准备,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三是注重实效。整场会议,严格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我们都感到任务明确,责任重大。
这样的课堂,激动人心
配备助教,是个很好的创意。我跟舟曲一中的王莹老师提前沟通,通过微信交流,我看到了真实的教室场景,看到了学生的作文,看到了最近五次作文训练的题目,看到了经过初步整理的教师的困惑。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调整了上课的内容。而原来准备的资料,则让助教发给了学有余力的同学。
我跟王莹老师同课异构,先后上了一节作文课。王老师的题目是《巧拟标题开好头,精心构思谋佳篇》,她的课呈现了一种自然的、健康的教学生态,教师的教学是投入的,学生的反应是热烈的。她紧贴学生的实际情况,梳理清晰到位,既有常见错误的归纳,又有拟题方法的传授,可谓鱼渔并授。同时,对学生作文的分析有鼓励,有点醒,学生的收获是具体的、丰硕的。我的《高考写作取胜之道》一课,则以赢在素材,赢在深度,赢在结构,赢在语言等四个角度,介绍了一些实操性强的具体做法,化繁为简,快速推进,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舟曲是楹联之乡,一中的语文教研组长蒲云林老师课后当场吟诵道:“黄浦扬波,波泽藏乡江南;白龙悦心,心怀东方明珠。”展示了舟曲人对上海教师的热情。同时,他又以一联幽默的“夏利哈弗比亚迪,奔驰宝马法拉利”来对比王莹老师和我的课,引来全组老师会心一笑。
这样的讲座,点燃火种
什么样的讲座,是舟曲的语文老师需要的呢?
经过梳理,我想,这样三个可能会引发这里老师的共鸣。
一是男生教育的思考。男孩危机是个世界难题,而我校1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生动的案例。
二是当代教育的转型。主要关注两点:未来的人才最需要哪些核心素养?语文教改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三是语文教学的实践。主要提供两个案例:最难的现代文怎么上?我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例;最长的文言文怎么教?我以《鸿门宴》为例。
在与老师沟通之后,我选择了后面两个讲座。最后还转发了另一个PPT ,即《网络时代的灵性阅读》。
这样的交流,开源激趣
再好的课,再好的讲座,也往往如一阵清风,一个星期最多一个月之后,基本踪迹皆无。我想,提供再多的水,还不如告知取水的源头。
我拿不到学校人均图书的数据,但在跟学生的交流中,明显感到他们对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不满意的。不但数量不够丰富,更新速度也很缓慢。
当然互联网也能提供资料,现在网上资料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因而提高教师的媒体素养迫在眉睫。教师研究的前提,是有一张清晰的学术地图,了解学术发展的谱系。比如我告诉老师,要了解教育学的前沿动态,就可以有选择地阅读瞿葆奎先生的弟子袁振国、郑金洲,叶澜先生的弟子李振涛教授的文章。
我与舟曲语文老师共勉的是,教育应该是理性的。我们要学会质疑,不要纠结与观念的新与旧,新的一定对吗?旧的一定错吗?而应辨析观念的对与错,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力。
期待与舟曲老师的后续交流,当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我想健康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同时也应该是富有想象力的。
这样的思考,入耳入心
我们最大的希望,是通过交流,教师的行为能有所改变,继而引发方法的改变和思维的改变。
教育很复杂,也很简单。有时候入耳入心的口号口诀也是很有用的。比如我认为成功的教育可以用英语中的三个“te”来概括:一是appreciate,对学生的欣赏和喜欢,对学科的热爱与敬畏,是成功教育的基本前提。二是stimulate,我特别喜欢这个词,我们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三是cultivate,最终是习惯的养成,当然包括预习的习惯、标注的习惯、点评的习惯、订正的习惯等等。更简单的表述,是成功的教育始于兴趣,终于习惯。我跟老师分享了不少这样的口诀。
还有一些教学习惯的改变,比如听课时坐在前面,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应等等。
再比如评课,我们更多的关注评课范式的建构和提升。不同的课型如评审课、竞赛课、研讨课、展示课等,相应地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而每个教学环节,我们都要能够清晰地表述出它的教育和教学价值。
这样的鼓励,持续长久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家访了两位高三学生。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她们的学习情况,回答了她们的咨询,更多地在心理上给予了疏导和鼓励。我告诉她们,必须折叠式地使用时间,同时打开左右脑,充分激活无意识。打开试卷,先看作文题,然后按序做题。其实在做题时,无意识一直在帮自己搜寻素材,组织观点。一遇思想闪光,便要及时记录。做阅读题时,也要先看题目再读文本。带着问题,用笔在文本上做好相关的记号……同时摆正心态,语文绝不是要去考满分的,个别不熟悉的小题目可以果断放弃,不要纠缠于局部的战斗,要关注全局的形势。
回到上海,我又整理了五套高考模卷作文的范文,让语文教研组长转发学生,希望在最后时刻能为学生助上一臂之力。
短短几天,上课、听课、评课、讲座、交流……时间排得很满,我们还参观了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灾元纪念馆。这里人民的顽强乐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又是充满韧性的,我看到了舟曲的灾难,更看到了这里人民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这也许是我这次甘肃之行的最大收获吧。
——全文刊登于《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