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一所高中,前身是女子中学,如今在进行一场“男生班”的教育实验。
2012年,市教委批准第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首届男生班,招生60名。从组建之初,到集结完毕,社会对男生班的关注、观望,甚至质疑,没有中断。因为这场新实验,第八中学校长卢起升不久前当选2012年上海市年度教育新闻人物。
作为发起者与实践者,卢起升见证了男生班的成长。“我们是在‘深水区’里摸着石头过河。”他说。
男生班的诞生:为了“怦然心动”
很多人问卢起升:“你们以前是女校,为何不办个女生班?”他的理由很简单:“听上去不让人兴奋。”
在上海,已经有一所著名女校市三女中,再发展一所女中,对卢起升来说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缺乏挑战性。
2011年5月,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到校调研,问卢起升:“上海能不能办所男校?”听到这个,卢起升兴奋了。在上海乃至全国,没有一所男子中学,放眼国外,不少国家拥有自己的品牌男中,比如英国“伊顿公学”。显然,男生教育是一个“空白点”。
卢起升知道,办教育不是“拍脑袋的事”。“以前办女校,是个历史问题。”卢起升说,解放前,女孩入学机会不如男孩,为了争取男女平等权益,办女校给女孩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解放后,很多女校改制为综合性学校,不少地区保存一两所完全女中,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女生教育的探索。
“现在办男校,是个现实问题。”男孩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学业危机:据统计,上海普通高中学生中女生比例接近60%,上海名牌高中女生的比例远远超过一半,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会主席女生超过80%,高考状元中女生达70%以上。一些高中在自主招生中,比例调节向男生倾斜,仍无法挽回 “阴盛阳衰”的局面。
在这一背景下,卢起升要办男校的设想,被很多人认为是教育对现实的“应急”,可以尝试。但与此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一些教师面露难色:“男生多数调皮捣蛋,把他们放在一个班,课堂纪律怎么保证,老师的课还要不要上?”还有人担心:高中正值青春发展期,将男生与女生分开,变成性别‘纯净’环境,今后他们与异性交往会不会受影响?”
卢起升认为:“这至少是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可当2012年5月,“男生班”招生启动,多少人会报名?卢起升也心里没底。
最初几天,几位家长的电话,让卢起升有些哭笑不得。电话那头,家长情绪激动:“校长,阿拉小囡太皮了,没法管了,放到男生班可以吗?”“男孩子难教,回家就玩游戏,和我们也不交流,进了男生班,这种情况会改变吗?”
“一些家长把男生班当成‘部队’,管教孩子。”卢起升说,这几通电话,让他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学校的想法和家长的需求,需要“对接、合拍”,教育才能更好开展,“学校探索的是一条更适合男生教育的道路,是想怎样扬长补短,培养全面发展的男子汉。进男生班的学生和家长至少在这点上要有共识。”
虽然担心报名人数不多,卢起升仍然没有放低招生标准,“宁缺勿滥,好中选优”。最后,270多人报名,卢起升缓了口气。
最终录取的60名学生,有着共同的四大特点:热情开朗,兴趣广泛,有上进需求,成绩中等偏上。
扭转“信任危机”
男生班“满月”时,卢起升遭遇了“当头一棒”。元旦假期后,第一天上学,班主任张友武又遭遇了 “抵抗”。那天晚上,卢起升给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儿子打了个电话。
首届男生班,配备的是“精英力量”。两个班级,每班设一男一女两名班主任,各科老师都是学校最优秀的骨干教师,有着多年丰富的带班经验。
可是,男生班“满月”时,卢起升遭遇了“当头一棒”。
第一次月考,一门主要学科,有一个男生班的成绩,排在了全年级最后一名。
卢起升纳闷了:这些孩子,刚进校时,无论成绩还是综合素质,在全年级都是最突出的。全年级8个班,怎么会排倒数第一?这位任课老师有着30年教龄,怎么会教出倒数第一?
男生班的老师们,也紧张了。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说:“那几天,在学校,气压很低。”
卢起升知道,第一次“信任危机”来了。
他跑去询问任课老师,得到的答案是他预料之中的结果,任课老师“牢骚”满腹:“这些男生实在不像样,上课时想到问题,不举手,直接发言。做题目敷衍了事,跳步骤。课后提问,和老师说,‘我现在有5分钟时间,问你几个问题’,到底谁才是老师,有这么说话的吗?”
从带教男生班的老师们那里,更多的反馈来了。数学老师叶铭说:“以前,男女混班时,男孩要顾及自己的形象,收敛一些。现在,他们更加‘肆无忌惮’。”课堂上,老师讲解题思路时,几位男生会争执,有时面红耳赤。有的男生干脆指着同学说:“你这题目做得真臭。”
对于纯男生的课堂,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弄不好,课堂就成了 ‘茶馆’。”
元旦假期后,第一天上学,班主任张友武遭遇了“抵抗”。数学作业,全班有7个人没交。老师询问情况时,一些男生将责任推给课代表。有一位孩子,当着老师的面,扔下试卷,就走了。
那天晚上,卢起升给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儿子打了个电话,说起这件事。电话那头,20岁的孩子说:“这就是男生。老爸,你还不知道吗?我就是这样成长的。”
儿子的话给了卢起升极大鼓励:男孩的成长需要等待,不要心急,要寻找更适合他们的方法。
第二天,卢起升请班主任李亦佳去问问学生对老师们有什么意见。出乎意料,全班学生,没有一个人说“老师不好”。对于那门考砸了的学科,孩子们将责任全部揽下:“老师很关心我们,是我们自己不好,刚开学没收心,贪玩了。”
孩子们的这番话,更是给了卢起升信心。
“高中时期正处于青春期,男孩子血气方刚,往往比较‘冲’。”儿子一路成长,卢起升在“战争”中积累了经验。他知道,教育男孩,不能“硬着来”,要侧面出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他给老师们讲了一件事。儿子念高中时,班级老师随机将4位男孩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个小组不是“强强联合”,孩子水平有差异。高中3年,4位男生,轮流取得过班级第一的好成绩。“男孩的团队意识很强,这种‘抱团’式的学习,用一个整体的力量,将男孩们的潜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激发出来了。”
老师们认为,“小组学习”可以尝试引入男生班。这样,每个班被分为A、B、C、D四组,形成了4个“战队”,男孩们都希望自己的“战队”领先,暗自较劲。
卢起升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细节教育。起初,对于男生班教育,他考虑更多的是“扬长补短”,发挥男孩善于思考、逻辑性强、会质疑思辨等优势,从这些大方向把握,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细节。比如,礼貌待人、爱护环境等。“这些细节,只要老师有意识了,平时注意,慢慢会有改进,我不担心。”
形成“战队”,激发了男生的斗志;注重细节,又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气”理顺了。11月份的期中考,好消息传来:男生班在五门学科中全面领先,理科优势更加明显。曾经在月考中倒数第一的那门学科,彻底翻身,成了第一名。
一次,卢起升经过男生班教室时,听到里面响起持续不断的掌声。他探头张望,原来是那名任课老师正走进教室。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她的尊重和感激。
站在教室外,卢起升很宽慰,“这是最幸福的时刻”。
“长跑”实验和文学革命
全国各地一些高校相继出现长跑事故。一些学校谈长跑“色变”,有的干脆取消长跑项目。“继续。”这次,卢起升几乎没有犹豫。
男生班,会有别出心裁的课程吗?
除了必修基础型课程,学校为他们量身打造了四大课程:偶像生成、生存体验、数字达人和差异理解。
与普通班级相比,生存体验课程更有新鲜感。最简单最持久的生存体验课,从千米长跑开始。
清晨7点,当其他学生还在上学路上时,男生班学生已经出现在学校操场。“一、二、三、四”,60名学生喊着洪亮的口号,有节奏地跑步。晨跑,不是在跑道上,而是围绕校园主干道,进行绕圈。
第一周,一些学生没有坚持跑完。有的呼吸急促,有的呕吐了,有的干脆躺在地上爬不起来。“每天早上都要跑1000米。”这个规定让一些学生发怵,“我能坚持吗?”
每天7点,卢起升总是站在校园里,看着孩子们长跑,给他们鼓劲:“长跑虽然枯燥,但能强身健体,这项运动,会让你们有感悟。”
一个月前,全国各地一些高校,出现了几例长跑事故。一些学校更是谈长跑 “色变”,有的干脆取消长跑项目。长跑,还要不要继续,又成了摆在卢起升面前的一道题。
“继续。”这次,卢起升几乎没有犹豫,“每天的长跑,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坚持。”对于跑步时间,学校没有严格规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学生跑3圈基本没有问题,到了第4圈,有的人会放慢脚步,有的会短暂地以快走代跑,重新调整呼吸。”
已入寒冬,每天清晨,还是能听见“一、二、三、四”的嘹亮口号。男生班的长跑,仍然进行,孩子们从挑战自我的“第一课”中也有收获。
“谁说长跑只有苦?现在它成了我们的生活习惯。”顾瀚文说,坚持之后的胜利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尝到长跑的“甜头”。班里的几个小胖墩,体重明显下来了,体质有了增强。
更神奇的是,每天清晨的校园里,出现了第3个“男生班”。受男生班同学鼓舞,其他平行班的35位男生自发组成团队,每天跟着男生班同学,坚持长跑。第3个临时“男生班”,对60名学生,更是一种鼓励。
“我们这里,还有一场文学革命。”卢起升介绍,男生班里,有一位出了名的 “严师”。与长跑相比,特级教师沈红旗更让学生们感觉“崩溃”。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人与永恒》……这些不那么容易读懂的书,全是沈红旗开出的书目,遍布哲学、历史、文学、美学等领域。“一个学期,至少要读10本书,否则哪叫读书?”“读书可以先试试‘抱住一个人’”……这些都是沈红旗的经典语录。
“抱住一个人”,指的是通过书籍读透这个人。沈红旗要求学生每个人报一个感兴趣的人物,经过归纳整理,分成几组,分别给他们开书目。学生们“抱住”的人,有鲁迅等作家,有乔布斯、巴菲特等商界精英,还有莫扎特等艺术大师。
最近,男生班学生正在读的书籍是《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不少学生读了一大半以后,表示“读不下去了”,甚至直接和老师说“我们很崩溃”。“哲学的书,是很难懂,但是通了之后会很有启发。”沈红旗整理了几千字的大纲和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这本书,然后布置了一道“菖菖哲学”的作文题。可是,“小家伙们让我心烦意乱。他们有思想,但缺乏耐心。”沈红旗说,“菖菖哲学”这道作文题,不少学生的想法和立意都不错,看题目就知道:熊抱哲学、拒绝哲学、邂逅哲学等,但仔细一看文章,实在逊色很多。
卢起升劝他:“要求放低点,慢慢来。”沈红旗总是说:“我要求不高。阅读是个好东西,高中时要推一推。特别要有‘向古典致敬’的精神。”沈红旗的用心,孩子们懂。沈红旗有次无意中透露了一句:周日下午,我在学校。没想说完之后的第一个周日,好多学生都到学校,找他聊天,向他请教。
“高中3年,我希望每位学生能出3本书:《我的青春相册》、《我的班长日记》、《我的思想纲要》。”沈红旗强调,“不是随便写写的。”他现在开始挖掘每个人的特长,围绕特长读书,“李若蒙会十几种乐器,牛吧;史博文舞蹈一出,你要拍案叫绝;张昊廷出生在鉴赏世家,可以挖掘潜力……男生班3年,就是要给孩子们留学问、留技能。”
“好男孩会“炼”成吗
在卢起升的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男校”梦。“一项教育改革出炉,有些人第一考虑的是如何推广。”熊丙奇说,其实,多元化教育的价值,不在于推广,而在于特色。
第一个学期结束前,学校对男生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入学以来,你在男生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不再拘谨,敢说话了。女生们咄咄逼人,现在,我们可以暂时松口气”;
“课程设置非常有意思,特别喜欢健身课、动手实验课和生存体验课”;
“同学之间十分团结,班级气氛活跃,很有战斗力。”
一堂课上,班主任卞慧给男生们上里柯克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课堂特别安静。课后,好几位学生发来短信:“老师,今天的语文课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课。谢谢您。我知道,下一个母亲节,以及无数个哪怕不是母亲节的日子里,我该怎么做了。”
责任、忠诚、独立、睿智,这是市八中学给男生班学生设立的目标。
在卢起升的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梦:“希望通过首批两个男生班的实验,找到适合男生教育的方法,从而向今后的男校过渡。”
今年,卢起升准备再招收4个男生班,这样,一个年级将有超过一半的班级,招收的全是男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办男校经验。
办男生班或男校是否有必要,社会还在争议。
有人说,男孩的成长环境应该粗糙一点、无情一点、艰难一点,给他们营造一个没有女生竞争的环境,合适吗?也有人说,与其说是男孩危机,不如说是教育危机,应试教育不除,教育理念不变,别说创立男生班,下再多的劲儿也无济于事。
男生班学生的父母们期待着。于扬母亲说,孩子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要成长为男子汉,需要有独立的精神,独立自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在独立中,学会成长。李忠阳父亲说,现在的男孩阳刚气比较少,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还不够,历炼是他们必修的功课。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从教育多样化角度来解读,办男生班为高中特色发展提供了一个多样选择,也给男生提供了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一项教育改革出炉,有些人第一考虑的是如何推广。”熊丙奇说,其实,多元化教育的价值,不在于推广,而在于特色。一所学校,应该从自己的定位、条件和社会需求出发,办出自己的特色,提供不同的机会。每所学校都努力,会改变如今“千校一面”的教育单一模式。
对高中校长来说,高考成绩是无法回避的杠杆,进行男生班实验的卢起升,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什么才是考量男生班质量的标准?3年后的大学升学率如何,无法回避。卢起升说:“我最看重的还有两个指标:男生是否全面综合发展,有没有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去看待和判断社会现象。这也是我们今后的培养方向。”
男生班的未来会怎样?相信实践会给这场实验带来更多的检验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