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
最近教育部门发布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反映学生体质水平下降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的耐力素质差,表现在学生耐力跑成绩不佳,令人担忧。尤其在重视学生升学率的冲击下,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放在高考的科目上,除了课表内的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课外,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活动,更不要说参与社区体育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应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知识技能的传授;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进行练习;组织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等都是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增长的有效途径,其体育课堂教学则是重中之重。体育教师也只有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身体练习,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器材等的安排,则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耐力跑是一项比较枯燥的项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练习手段及良好的组织,更要提高练习的效率,利用几个课时的有限时间,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这就需要教师花一定的精力去认真研究教材、教与学法、学生、相关的训练方法以及心理学法等实践理论依据,才能有效地运用到学生中去。
要在耐力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如果简单地采用重复跑,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产生厌恶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体质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课还得上,耐力跑教材还得教,学生还需要练耐力跑。本文针对高中女生的耐力跑教学,从教师的教与学法上进行探究,以寻找提高耐力跑教学的改革的途径,提出“分层次间歇练习”的方法的实践,从中探索其的可行性、实效性和价值性。通过我们的耐力跑单元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加知识与技能的储备;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验合作的快乐,使学生在集体中成长,增强集体主义意识。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研究方法
查阅相关的体育书籍与杂志
对2011级部分女生,学校体育老师,其他学校部分高级教师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访谈。
对2011级高一女生进行了
2011级本校高一女生入学时
性别 |
年龄 |
|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一女生及格成绩 |
偏差 |
女 |
17 |
235.11秒 |
230秒 |
-5.11秒 |
在对2011级本校高一女生(225人)第一学期进行
把11级女生8个班共225位,分成实验组(5——8)班共100名;对照组(1——4)班共125名学生。采用不同单元计划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分层间歇练习法,对照组采用普通耐力跑练习法。
2.2研究过程
家长对提高孩子耐力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愿意孩子在体育锻炼上花费时间;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学生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营养过剩,滥用补品,导致超常体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
多数学生都是因为需要一个成绩或迫于教师的压力而去完成耐力跑的学练任务,自觉乐于接受这项运动项目的学生少之又少。有时并不是他们的身体上完不成任务,而是对这个项目缺乏信心。
教师枯燥的练习方法,造成学生害怕和厌倦的心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恶、逃避、抵触等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我校13级女生8个班共225位,进校时的
实验组分层情况如 表二
分组 |
A组(215秒以下) |
B组(216—230秒) |
C组(231秒以上) |
总数 |
6、7班(人数) |
6 |
27 |
15 |
48 |
8、9班(人数) |
8 |
25 |
19 |
52 |
耐力跑八课次,共分三个阶段:恢复体能期;针对性训练期;考核
恢复体能期 表三
课次 |
实验组 |
对照组 |
1 |
|
同左 |
2 |
|
|
3 |
6分钟定时跑 中速 |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内容和方法相同,都以恢复为主,同时在恢复期传授学生耐力跑的基本技术(略),使学生边恢复边建立正确的技术技能,发展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速度控制在每百米32秒左右,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40次/分左右。
针对性训练期
共分四次课,实验组采用分层次递进分段间歇练习法,心率控制在170次/分左右。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耐力跑训练。 表四:
课次 |
实验组 |
对照组 |
|||
4 |
分层次递进分段间歇跑 ( |
时间:约为5分钟 |
|||
层次 |
A组 |
B组 |
C组 |
||
圈数 |
|
|
|
||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
作业条件:每圈报时,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分段练习 |
表五:
课次 |
实验组 |
对照组 |
|||
5 |
分层次递进分段定时间歇跑 ( 90秒定时跑*1 120秒定时跑*1 150秒定时跑*1) |
|
|||
层次 |
A组 |
B组 |
C组 |
||
时间 |
|
|
|
||
距离 |
(完成规定距离以上) |
(完成规定距离以上) |
(完成规定距离以上) |
||
每圈报时间,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
表六:
课次 |
实验组 |
对照组 |
6 |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中含有A、B、C),共分成四组 |
校园地形跑: |
内容: |
||
时间: |
||
要求:全组每位成员必须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
每圈报时间,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
表七:
课次 |
实验组 |
对照组 |
|||
7 |
以小组为单位 |
校园地形跑: |
|||
内容: |
|||||
层次 |
A组 |
B组 |
C组 |
||
时间 |
|
|
|
||
每圈报时间,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
考核(第八次课):
3. 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研究结果
表八:
性别 |
年龄 |
人数 |
|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一女生及格成绩 |
差值 |
|
女 |
17 |
100人 |
实验组 |
220.15秒 |
230秒 |
+9.85 |
125人 |
对照组 |
225.85秒 |
+4.15 |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两组学生的成绩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成绩提高更快。且实验组的优秀达到15.8%(205秒以下),及格79.1%(206—230秒),需努力5.1%(231秒以上),对照组优秀8.8%(205秒以下),及格80.8%(206—230秒),需努力10.4%(231秒以上)。
3.2分析
间歇练习采用运动训练学中间歇训练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但学生不是运动员,不能完全按照运动员的方法训练,且学生处于不同的水平,在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间歇训练是对练习过程组间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通过训练可以使无氧与有氧代谢混合功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
体育教学的最佳心率范围约每分钟110—120至170—180次之间。体育课适宜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为每分钟120—140次。心率在每分钟110—130次范围内运动时,每博量达到最高值即心博峰。在心博峰的心率水平上持续运动一定时间,使心博峰的时间较长,以发展心肌泵血功能。间歇训练过程中每次间歇时心率控制在120次/分左右进行下一组练习,使心率保持在120次/分以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肌泵血功能。同时间歇训练时的心率控制在170次/分,练习时间在40秒至3分钟以内练习,符合体育教学的最佳心率范围且持续一定的时间,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间歇期的运动方式一般以轻微的活动,即积极性休息的方式进行,如慢跑、慢走、轻跳、摆腿等。这些积极性休息的轻微活动不仅能使肌肉对血管起按摩作用,加速血液回流,还能加速体内代谢所产生废物的排除。
由于遗传、生活环境、练习水平等不同,学生的体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选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有全面性、全体性、科学性,更要使学生有个性发展,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用相同的练习内容,则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身体的发展。教师应根据所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练习内容,在实验组中采用了两种分组形式:
根据摸底测验的成绩,把学生分为A、B、C三组,每组学生的水平大致相当。在练习时,根据每组学生的能力在规定距离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第四、第七课次),或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适当的距离(第五次课)。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完成各自的学练任务。同时,每组内学生处于同一层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练习的兴趣更旺了。
在第六次课上进行了每组含有(A+B+C)的分组形式,组与组之间的水平大致相当,同时给予相同的任务,要求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要完成,计算小组的成绩,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每组内的水平不同,担当的角色也不同,好的同学要在自己能完成的情况下帮助差的同学,可以采用互相鼓励,拉一把,推一把,协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争取小组好成绩,差的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学练任务。
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中长跑战术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练习,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地选用战术(如领先跑、跟随跑战术等),发挥出最佳成绩。通过我们的学练,使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间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认识,建立了友谊,顾全了大局,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增强了。差的同学在别人的帮助与鼓励下,完成了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目标,增强了自信心。
分层次间歇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技术及速度感,建立相对稳定的动力定型,平时练习就要注意不同距离平均速度的练习。中长跑技术与短跑基本相同,从短距离到长距离分段反复练习,提高较长时间有一定的跑速时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及肌肉系统的收缩能力,达到学生各自速度感以及合理分配体力的自控能力。在跑动过程中采用2---3步一呼,2---3步一吸,呼吸的节奏与跑的步子配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呼出二氧化碳才能更多地吸进氧气,供应跑动过程中所需的氧量,从而利于提高耐力素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始终存在于普通学校之中,作为体育教师如何让全体学生更好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分层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我们的耐力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练习的内容,规定练习的时间和距离,通过一个单元的耐力跑教学实践,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分层间歇训练,使学生一直处于最佳心率范围内运动,且持续一定的时间,提高了练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分层间歇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身体、技术技能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以前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4.2建议
5. 主要参考文献
[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体育综合考试大纲及指南(2006),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学校体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田径,田径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5]高中体育教材教法,上海市中学体育中心教研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上海市高中课本体育第三册、第四册,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