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中概况
    • 学校简介
    • 新闻
    • 通知与安排
    • 党政领导
    • 学校荣誉
    • 对外交流
  • 党旗飘飘
    • 党务公开
    • 创先争优
    • 党员风采
    • 理论学习
  • 教学业务
    • 特色教师
    • 主题活动
    • 课程建设
    • 专业发展
    • 教学管理
    • 教师培训
  • 德育之窗
    • 校友风采
    • 主题教育
    • 德育资源
    • 班级风采
    • 家校互动
    • 心灵天地
  • 教育科研
    • 科研先锋
    • 课题管理
    • 论文著作
    • 校研究室
    • 情报检索
  • 教工之家
    • 主题活动
    • 女工工作
    • 青年沙龙
    • 民主建设
    • 经审财务
  • 学生天地
    • 自主社团展示
    • 组织建设
    • 社会实践
    • 学生作品
    • 校园生活
    • 社团活动
  • 男子高中基地
    • 基本情况
    • 实验项目
    • 招生信息
    • 百家论坛
    • 媒体连线
    • 男生班招生网上报名
  • 招生招聘
    • 招生信息
    • 招聘信息
  • 文明校园
  • 信息公开
   

浩然正气 • 乐学善思

  • 校园网
  • 教育科研
  • 课程管理

《分层次间歇练习在高中女生耐力跑中的运用》——许晓婷

作者:上海市第八中学 发布时间:2014-03-17

1.  研究目的

最近教育部门发布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反映学生体质水平下降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的耐力素质差,表现在学生耐力跑成绩不佳,令人担忧。尤其在重视学生升学率的冲击下,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放在高考的科目上,除了课表内的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课外,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活动,更不要说参与社区体育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应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知识技能的传授;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进行练习;组织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等都是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增长的有效途径,其体育课堂教学则是重中之重。体育教师也只有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身体练习,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器材等的安排,则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耐力跑是一项比较枯燥的项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练习手段及良好的组织,更要提高练习的效率,利用几个课时的有限时间,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这就需要教师花一定的精力去认真研究教材、教与学法、学生、相关的训练方法以及心理学法等实践理论依据,才能有效地运用到学生中去。

要在耐力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如果简单地采用重复跑,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产生厌恶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体质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课还得上,耐力跑教材还得教,学生还需要练耐力跑。本文针对高中女生的耐力跑教学,从教师的教与学法上进行探究,以寻找提高耐力跑教学的改革的途径,提出“分层次间歇练习”的方法的实践,从中探索其的可行性、实效性和价值性。通过我们的耐力跑单元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加知识与技能的储备;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验合作的快乐,使学生在集体中成长,增强集体主义意识。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研究方法

2.1.1  资料查阅法

查阅相关的体育书籍与杂志

2.1 .2 访谈法

对2011级部分女生,学校体育老师,其他学校部分高级教师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访谈。

2.1.3 调查法

对2011级高一女生进行了800米摸底测验:

2011级本校高一女生入学时800米项目测验成绩如                       表一

性别

年龄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一女生及格成绩

偏差

女

17

235.11秒

230秒

-5.11秒

在对2011级本校高一女生(225人)第一学期进行800米摸底测试后的成绩统计中,可以看出:我校高一女生与同年龄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成绩标准作比较,03级女生的800米的平均成绩不及格。

2.1.4实验对照法

把11级女生8个班共225位,分成实验组(5——8)班共100名;对照组(1——4)班共125名学生。采用不同单元计划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分层间歇练习法,对照组采用普通耐力跑练习法。

2.2研究过程

2.2.1问题分析

2.2.1.1  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足够时间去活动。

家长对提高孩子耐力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愿意孩子在体育锻炼上花费时间;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学生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营养过剩,滥用补品,导致超常体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

2.2.1.2  城市学生,“苦”的承受能力差。

多数学生都是因为需要一个成绩或迫于教师的压力而去完成耐力跑的学练任务,自觉乐于接受这项运动项目的学生少之又少。有时并不是他们的身体上完不成任务,而是对这个项目缺乏信心。

2.2.1.3教师教法单一、手段陈旧,组织不力。

教师枯燥的练习方法,造成学生害怕和厌倦的心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恶、逃避、抵触等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2.2实验研究的方案

2.2.2.1 实验分组

根据我校13级女生8个班共225位,进校时的800米摸底测验成绩统计:优秀3.8%(205秒以下),及格60.2%(206—230秒), 需努力36%(231秒以上),各个班的成绩大致相当。把5---8班共100位学生对象作为实验班,由于我校是两班两教师男女分班编班上课,所以教学单位为(5、6)班、(7、8)班一起上课。1---5班作为对照班共125位学生,(1、2)班、(3、4)班一起上课。同时,按照学生的情况,把每个实验班进行分层:A组成绩在215秒以下;B组成绩在216---230秒之间;C组成绩在231秒以上。

实验组分层情况如                                  表二

分组

A组(215秒以下)

B组(216—230秒)

C组(231秒以上)

总数

6、7班(人数)

6

27

15

48

8、9班(人数)

8

25

19

52

2.2.2.2 实验过程:

耐力跑八课次,共分三个阶段:恢复体能期;针对性训练期;考核

恢复体能期                                         表三

课次

实验组

对照组

1

1600米          校园地形跑:走跑交替进行

同左

2

1000米          慢速、中速交替进行

3

6分钟定时跑          中速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内容和方法相同,都以恢复为主,同时在恢复期传授学生耐力跑的基本技术(略),使学生边恢复边建立正确的技术技能,发展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速度控制在每百米32秒左右,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40次/分左右。

针对性训练期

共分四次课,实验组采用分层次递进分段间歇练习法,心率控制在170次/分左右。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耐力跑训练。                                       表四:

课次

实验组

对照组

 

4

分层次递进分段间歇跑  ( 200米*1     300米*1     400米*1)

800米:绕操场跑(200米跑道)

 

时间:约为5分钟

层次

A组

B组

C组

圈数

200米   300米    400米

200米 300米  400米

200米 300米  400米

时间

38 ”  57”      85”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2”   62”   90”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6”   67”   95”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作业条件:每圈报时,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分段练习

表五:

 

 

课次

实验组

对照组

 

5

分层次递进分段定时间歇跑 ( 90秒定时跑*1   120秒定时跑*1   150秒定时跑*1)

1000米变速跑:直道加速跑,弯道中速

层次

A组

B组

C组

时间

90’   120’    150’

90’    120’   150’

90’    120’    150’

距离

400米  450米   500米

(完成规定距离以上)

385米  400米  450米

(完成规定距离以上)

360米  350米   400米

(完成规定距离以上)

每圈报时间,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表六:

课次

实验组

对照组

 

 

6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中含有A、B、C),共分成四组

400米:绕操场直道加速跑,弯道中速

校园地形跑:800米 时间约5分钟

内容:600米*2

时间:2’50”内完成

要求:全组每位成员必须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每圈报时间,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表七:

课次

实验组

对照组

7

以小组为单位

400米:绕操场直道加速跑,弯道中速

校园地形跑:800米 时间约5分钟

内容:600米*2

层次

A组

B组

C组

时间

135”(规定时间内完成)

150”(规定时间内完成)

170”(规定时间内完成)

每圈报时间,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考核(第八次课):800米测验

3.  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研究结果

   表八:

性别

年龄

人数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一女生及格成绩

差值

女

17

100人

实验组

220.15秒

230秒

+9.85

125人

对照组

225.85秒

+4.15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两组学生的成绩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成绩提高更快。且实验组的优秀达到15.8%(205秒以下),及格79.1%(206—230秒),需努力5.1%(231秒以上),对照组优秀8.8%(205秒以下),及格80.8%(206—230秒),需努力10.4%(231秒以上)。

3.2分析

3.2.1间歇练习

间歇练习采用运动训练学中间歇训练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但学生不是运动员,不能完全按照运动员的方法训练,且学生处于不同的水平,在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间歇训练是对练习过程组间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通过训练可以使无氧与有氧代谢混合功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

体育教学的最佳心率范围约每分钟110—120至170—180次之间。体育课适宜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为每分钟120—140次。心率在每分钟110—130次范围内运动时,每博量达到最高值即心博峰。在心博峰的心率水平上持续运动一定时间,使心博峰的时间较长,以发展心肌泵血功能。间歇训练过程中每次间歇时心率控制在120次/分左右进行下一组练习,使心率保持在120次/分以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肌泵血功能。同时间歇训练时的心率控制在170次/分,练习时间在40秒至3分钟以内练习,符合体育教学的最佳心率范围且持续一定的时间,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间歇期的运动方式一般以轻微的活动,即积极性休息的方式进行,如慢跑、慢走、轻跳、摆腿等。这些积极性休息的轻微活动不仅能使肌肉对血管起按摩作用,加速血液回流,还能加速体内代谢所产生废物的排除。

3.2.2分层教学

由于遗传、生活环境、练习水平等不同,学生的体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选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有全面性、全体性、科学性,更要使学生有个性发展,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用相同的练习内容,则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身体的发展。教师应根据所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练习内容,在实验组中采用了两种分组形式:

3.2.2.1组内同质

根据摸底测验的成绩,把学生分为A、B、C三组,每组学生的水平大致相当。在练习时,根据每组学生的能力在规定距离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第四、第七课次),或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适当的距离(第五次课)。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完成各自的学练任务。同时,每组内学生处于同一层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练习的兴趣更旺了。

3.2.2.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在第六次课上进行了每组含有(A+B+C)的分组形式,组与组之间的水平大致相当,同时给予相同的任务,要求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要完成,计算小组的成绩,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每组内的水平不同,担当的角色也不同,好的同学要在自己能完成的情况下帮助差的同学,可以采用互相鼓励,拉一把,推一把,协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争取小组好成绩,差的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学练任务。

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中长跑战术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练习,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地选用战术(如领先跑、跟随跑战术等),发挥出最佳成绩。通过我们的学练,使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间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认识,建立了友谊,顾全了大局,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增强了。差的同学在别人的帮助与鼓励下,完成了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目标,增强了自信心。

3.2.3 分层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影响

分层次间歇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技术及速度感,建立相对稳定的动力定型,平时练习就要注意不同距离平均速度的练习。中长跑技术与短跑基本相同,从短距离到长距离分段反复练习,提高较长时间有一定的跑速时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及肌肉系统的收缩能力,达到学生各自速度感以及合理分配体力的自控能力。在跑动过程中采用2---3步一呼,2---3步一吸,呼吸的节奏与跑的步子配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呼出二氧化碳才能更多地吸进氧气,供应跑动过程中所需的氧量,从而利于提高耐力素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始终存在于普通学校之中,作为体育教师如何让全体学生更好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分层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我们的耐力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练习的内容,规定练习的时间和距离,通过一个单元的耐力跑教学实践,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分层间歇训练,使学生一直处于最佳心率范围内运动,且持续一定的时间,提高了练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分层间歇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身体、技术技能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以前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4.2建议

4.2.1我们在分组及选用训练方法时,一定要照顾到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可接受性,切合实际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可能的情况下分的细一些,多分几组。

4.2.2 在间歇心率的控制上一定要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恢复情况,允许一部分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一部分同学的心率恢复达不到要求的,可以让她们跟随下一组练习,或调整的时间可以略长一些。

4.2.3 在训练方法的运用上不能完全照用训练运动员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2.4 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来设计练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完成学练任务。

4.2.5 加强医务监督,确保学生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练习,预防意外发生。

5. 主要参考文献

[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体育综合考试大纲及指南(2006),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学校体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田径,田径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5]高中体育教材教法,上海市中学体育中心教研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上海市高中课本体育第三册、第四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研

科研先锋 课题管理 论文著作 校研究室 情报检索

最新文章

演绎经典承文脉 书香化剧颂青春——高一年级语...

2025-05-14

演绎经典承文脉 书香化剧颂青春——高一年级语...

2025-05-14

演绎经典承文脉 书香化剧颂青春——高一年级语...

2025-05-14

践行耕读砺青春 躬身实践强担当

2025-04-29

践行耕读砺青春 躬身实践强担当

2025-04-29

‹ › ×

    友情链接

    • 黄浦教育
    • 上海教师教育
    • 上海智慧教育平台
    • 上海教育
    • 上海禁毒科普教育馆

    联系方式

    • 地址:陆家浜路650号
    • 邮编:200011
    • 电话: 63770235
    • 邮箱: shanghaibazhong@163.com
    • 网址: shiba.hpe.cn

    微信公众号

    学校微信公众号

    交通地图

    交通地图
    沪ICP备15052465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05 号

    © Copyright 上海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