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展开提升教育水平的双翼
——沈红旗研究室工作小结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微型讲座、科研自学、互动交流、聆听报告等学习方式,我校“沈红旗研究室”的成员顺利结业,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建构主义与课堂教学改革”、“质的研究之七个关键词(质量比较、扎根理论、建构主义、独特模式、深度报道、个案研究、七种叙事)”、“学会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学习心理学思想及其应用”等讲座,我们对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大致明了国际教育的新动向。
二是学习最新教育理论
研究室要求每位成员在完成学校每年精读一本教育学名著的基础上,再精读一本跟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例如我们共同学习了《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案例研究)》(郑慧琦等主编)、《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潘国青主编)等书,学员自由选读的名著更是涉及了袁振国、郑金洲、陈玉琨等诸多名家。
三、感受教育的名家风采
学校聘请了张民生、顾鸿达、李金钊等教育教研的名家为我们开设讲座,部分学员还走出校园,聆听了上海市名师基地组织的多场学术报告如特级教师刘定一《科学与人文的美丽邂逅——一位数学特级教师对<论语>的全新解读》、骆玉明教授的《魏晋风度》、王晓明教授的《信息时代的读书》等等,极大地开扩我们的理论视野。
四、掌握科研操作范式
研究室倡导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要求每位成员独立主持一次学术讲座,如张文老师主讲了“文科教师怎样高效利用网络资源”,范璟老师主讲了“理科教师怎样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李群华老师主讲了“如何进行问卷调查设计”等。通过思维激荡与思路梳理,研究室成员基本掌握了科研操作的基本流程,研究室成员全员参与了由卢起升校长领衔的市级课题《高级中级“增效减负”的实践性研究》,学员编写的论文等已结集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五、熟悉各种答辩流程
研究室主持人同时担任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的主持人和黄浦区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导师,是市区各种评审工作的评委,通过模拟训练,研究室成员的答辩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卞慧、李志国、傅亚岑等老师在学习期间顺利晋升高级教师。
六、编撰首批校本教材
我们研究室的十位成员,通过数月的学习和研读,尝试开发出了上海市第八中学的第一批校本教材。分类而言有:1、专人研究。如李志国的“孔子与《论语》”。2、专著研究。如李群华的“《红楼梦》的研究”。3、专题研究。如谢慧芳的“诗歌与人生”、吴小英的“趣味历史”、卞慧的“演讲的技巧与能力训练”、范璟的“生活中的物理”。4、实验研究。如王艳红的“化学实验专题”。5、方法研究。如许颖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6、比较研究。如傅亚岑的“中西文化的文化透视”等。
七、主持多项区级课题
范璟老师与傅亚岑老师分别完成了区级青年课题“物理题库建设初探”与“在高中女生班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张文老师和王艳红老师分别完成了区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文本解读问题的课例研究”、“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卞慧老师的一项区级青年课题与许颖老师的一项区级课题正在实施过程中。
八、收获一批学术成果
张文老师的论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激活策略的实践研究》在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他还在高校学报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李群华老师在全国语文类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另有李志国等多位老师在市区征文中获奖并被编入正式出版的相关文选。
当然,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不少遗憾,一是研究时间不能切实保证,全员参加的活动不多,外出学习的机会更少。二是工作目标尚未全面完成,对照当初研究室学员达成目标设想即:1、独立承担或主持一项区级教研课题;2、独立主持一次教研普及讲座;3、认真阅读一本科研著作;4、以科研精神上一节公开课并作反思;5、力争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6、力争在职称上更上一个台阶。不少成员还留有遗憾,但研究室的学习虽然告一段落,但真正的学习永远不该结束,希望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