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我校张璐滟老师代表语文组,在建校160周年系列主题教学中进行展示。前大同特级校长、特级语文教师杨明华,区语文教研员杨勇,我校周政校长等行政人员,语文组全体成员及重庆万州的教师团队,共同参与了此次教学研讨。
本节课,张璐滟老师能从单元任务和单员目标寻找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以“诗歌形式与诗人感情是如何完美融为一体”作为本节课的主问题,带领学生从诗歌押韵与诗歌意象两个角度体会形式和情感的交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文化理解,指导学生体会徐志摩在康桥时期追寻的梦。
张璐滟老师的《再别康桥》受到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肯定。重庆万州中学的杨校长认为这节课具有语言简洁干净、学生活动充分、问题设计精巧的特点,他感到张璐滟老师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产生联想,课时的紧凑感也使他印象深刻。
其后,区教研员杨勇老师认为张璐滟老师的课,能够体现新课标任务群和人文主题,该课的设计立足于单元来寻求教学切入点,如音韵方面的探讨,使诗歌的音韵和诗人内心情感形成有机融合,把握住了诗歌抒情性的特点。在上课过程中,对“金柳”的意象探索,教出了诗歌的韵味。过程中语言的品味和词语的推敲,也落实了单元任务,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杨勇老师的点评基础上,杨明华老师对于张璐滟老师的课堂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她这堂课体现了“精、美、情、法”。他提出:张璐滟这节课抓住了比较这一主要手法,进行了切入、分析、顿悟、总结,通过古今比较,较好地体现诗歌教学在“双新”背景下的新教材、新方法。
杨明华校长特别提出,诗歌要让学习者自己感悟。他认为诗歌不是讲解出来的,而是在外界帮助下感悟出来的。他分享了自己以前教学《再别康桥》的经验:让学生们回家读,反复读,在家里各个房间读,感动自己,感动家长。他提到诗歌其实是把美好的东西浓缩出来,他和学生共同品味、朗读完这首诗后,眼眶都是湿润的。
当然,杨明华老师和沈红旗老师也都提出,没有完美的课堂。沈红旗老师更是从“敬畏学科”、“敬畏教学”的角度,以张璐滟老师这节展示课为契机,希望我们语文组的青年教师都要设定更高的目标,通过“激通反新”,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层次。
张璐滟老师的这节课,不仅课堂呈现精彩,课后的点评也使语文组老师收获良多,为市八语文组在“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