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高考“能力立意”的一些思考
金国桢 2004.10.21
一、从“能力立意”角度分析今年物理高考试题,理解命题者的用意
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是: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稳中有进。
“立意”是试题考查的目标和要求,是试题的核心,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者以考查能力为目的,从能力目标出发,选择题目的情景、设问。整张试卷题目的分布,难度的分布都围绕着能力目标,这就是“能力立意”的意思。
了解知识目标,注重能力目标
命题者从能力立意的角度审视高考试题,知识目标放在第二位,仅仅是作为考查能力的载体,知识与能力相比,他们更关注的是能力。
二、从初评报告提供的数据中,探讨学生的薄弱环节
重结论,轻过程
不分析,套题目
缺少发散思维,不会分情况讨论
实验能力不足(实验方案设计,器材选择,数据处理)
过度的操练,会带来负面效果,单纯的练习,只能提高学生熟练程度和发现知识上的缺陷,而不能解决能力上的不足。如何掌握适度复习,在这个限度内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三、从“能力立意”角度,如何改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寓能力的培养于知识的传授中,而知识的传授又必须着眼于培养能力。
重视物理概念教学,积极创设情景,引入研究性学习。
对典型的物理题目,要多角度去讨论,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寻求临界状态,分多种情况进行讨论。
加强学生实验教学,要把学生实验成为学生设计实验的范例,提高学生观测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
高三能力为主线的专题复习
1、概念形成、规律推导。考纲中指出:“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形成物理概念,探寻物理规律的能力。”
02年 T19 03年 T11 04年 T13
2、辨析题。考纲中指出:“能根据物理学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对问题解答的过程和结论作出初步评价的能力。”
02年 T20 03年 T20 04年 T19
3、实验操作题。考纲中指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器材的选用、实验步骤的了解,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果的能力。”
误差分析:02年T17 03年T16、T17 04年T14、T16
实验步骤设计:04年T16、T17
器材选择:03年T18 04年T15、T18
数据处理:02年T17 03年T18 04年T17
4、设计性实验。 考纲中指出:“根据要求,应用自己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简单实验能力。”
02年T16 02年T17 03年T18 04年T18
5、图象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02年T2 03年T19、T22
04年T6、T12、T17、T18、T22
6、科学方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02年T9 03年T3、T12 04年T4、T10
7、情景题。 “阅读理解简单的新知识和科学常识,并以此为依据,作简单的判断、推理、概括和表达”
02年T11、T13、T23 03年T13 04年T16、T23
8、分情况讨论。 “能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找出它们的联系。”
02年T22 04年T6、T7、T19、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