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高考命题趋向看政治课教学改革
政治组 林振荣
2004年的上海高考政治试卷,沿袭了近年来的热点焦点新闻入试卷,情景立意、能力立意的特色,在综合能力考察上有新突破,比较好地为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起到了导向作用。整套试题大小共有34个题,100余个采分点,涉及面广,采分点多,题型灵活开放,
这套试题考察的时事政治内容涵盖了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有十六届三中全会、宪法修正案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人才强国战略、科学发展观、“神舟五号”载人发射及载人航天精神、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我国人均GDP首超1000美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党和国家实施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积极就业政策、国务院注资450亿美元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上海施行政府信息公开、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台湾“3•20公投”、公安部正式认定“东突”等四个组织为恐怖组织、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成功登陆火星、两轮北京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韩国总统卢武铉遭国会弹劾指控等,加试政治的考生,读报是每天的必修课,这些社会热点焦点新闻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因而失分较少。
我校去年没有加试政治的班级,从本学期初全区高三政治课教师教研活动会上得到的信息,2004年的上海高考政治试卷难度偏大,全市平均分只有96分,在所有高考科目中属于加分科目,结合评阅试卷教师的一些反馈报告,从考生普遍性的失分原因反映出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亡羊补牢,反思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准确定位,因势利导很有必要。
第一、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讲述要简明扼要,少讲精讲,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力求准确,切忌贪大求全,但也不能有盲点,不能有偏差;教学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观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上,能力培养要贯穿政治课教学始终,不能依赖高考前突击;从考生普遍性的失分多为能力欠缺所致,要求学生观点准确不难办到,难在针对材料问题利用原理分析的力度。
第二、讲课时力求兴趣引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类和社会发展问题,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题目让学生查找资料,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变厌学为乐学,分析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活动起来。比如第29题,上海市政府
第三、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平时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今年上海卷第31题,以上海的自学成才楷模、专家型智慧型工人李斌成长经历为情景载体,考察“市场经济下的人才需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等知识点,如果学生平时关注时事新闻的话,那么李斌的事迹就应该熟知,问题是在高一哲学教学时,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从德与才关系、从“学问、能力、奉献”的统一来理解来分析讨论;还有在高二经济常识教学中,教师有没有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去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人人可以成才”、并非只有考上大学才可以成才的道理。尤其是以李斌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情景设问,“请你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颇具区分度,十分巧妙,灵活考察了人际合作交流理念和能力。
当然,每种每类考试命题都会留下遗憾,这次政治高考也不例外。部分命题缺乏严谨周密,比如第23题“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表述为“主要的实现形式”,因为股份制不是唯一的实现形式,这道题目反而是头脑灵活、善于思考的考生失分;第24题“农民增加收入有助于消除城乡差别”似乎表述为“缩小城乡差别”更妥当;第26题“十类食品必须经过安全让证方能上市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那么没有经过安全让证的商品是不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还有考后引发广泛争议、考生失分最多的第33题图表解答题,以“近年来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柱状图表”、“2003年不同性质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所占比重饼状图表”为载体,要求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考察学生接受处理信息能力,加强对思维过程的考察力度,能力立意值得肯定,但第一问的评分标准却偏离主旨,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的评分点,大多数考生都没有把握住,许多考生从高新技术比重逐年增长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论,展开论述,却不能得分;第二问的评分标准与图一图二反映的现象缺乏有机联系,有的学生看不懂图表,抓不住有效信息;或是看懂了图表但对题目的要求不能领会,答题偏离主旨。还有第三问“我国应如何合理利用外资”,问题较偏,非考察重点,在以往的教学及复习中常常被忽视,考生得分不高。
于市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