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市八中学 祝军萍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重理轻文,中学生普遍轻视人文科学的学习,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将来的实际利益。致使许多中学生对伦理、生态环境、文化艺术等方面漠视和无知,出现了诸如青岛在青海的这种笑话。甚至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着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例如,上海交大的一位教授在一所名牌大学作关于“武王伐纣”的讲座,当场有一女生站起来问他研究这个有什么用。还有一次,当某教授谈到大学生要学点人文知识时,一名学生反问道:“现在我要考GRE,要考托福,要打工,要做课题,哪里有时间去搞什么文理兼通啊? 目前中国人才素质结构中出现了“只有技术,没有文化”,或者“只有技巧,没有文化”的现象。而自然科学的研究中也常常“重实用轻基础”。由于社会上长期存在轻视人文科学的现实,使得社会缺少鲜明的主流价值观念,评价成败、得失、美丑、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出现混乱现象。缺乏人文内涵的科技教育,导致社会的价值、道德水准普遍降低。教育部长陈至立曾讲到:“忽视人文社会科学,以此给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的严重创伤,决不是10年、20年能够愈合的。”
真正的素质教育应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知识经济的到来,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强烈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真正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国家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巨大作用。这也为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广大教师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强,综合能力测试替代单一学科能力测试,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人文精神在历经长期淡化甚至被扭曲后,现在又重新定位,与科学精神并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而我们政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独立个性为目标的重要课程。作为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就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入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有效地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正因为如此,我们无论对学生讲授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课,还是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包括对教学理念、方法的探索上,必须时刻挖掘人文精神的内容。现就自己的教学感悟,谈几点浅见:
1、积极挖掘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程,具有超过一般科学的意义和功能,即人文价值体系的意义和功能。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实现自身解放、自由和幸福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的代表。因此,在谈论人的全面发展时,我们更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否则,其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将是不完整、不正确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把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例如,在讲授经济常识时,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实际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信用等原则,实际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围,那么,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曾经有一篇文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我国最缺少的资源是什么?答曰:信用。信用,即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信用是一个人、一个集体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是叩开社会大门的通行证。古往今来,诚、信二字一直是人们追求的道德目标和行为指导。孔夫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史记·季布列传》也记载:楚汉名将季布以不轻然诺,严守信义,为世人称道,故有“一诺千金”的美誉。即便是过去的商人,也常在店堂里高悬“童叟无欺”、“真不二价”的招牌,以示承诺。不少人视信誉为生命,将之看得比金钱还重要。然而,近年来,诚实守信,这一起码的社会道德却渐渐被有些人淡忘,甚至置之脑后。于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毁约、诈骗、故意欠款等失信行为层出不穷,甚至在招生考试中也存在着师生串通作弊现象。凡此种种社会现实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因而以这些社会实例结合教材论证、分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而是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了一种道德追求。这种处理不仅达到了对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现实,培养解决、正视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基本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2、寓人文思想、理念于重大时事教育之中。在教学中,精心挑选时事资料,选取的原则是尽量能体现当代人文精神。并着重对所选的时事资料进行深刻的分析,有倾向性地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例如《半月淡》(2000.6)上曾登载过一则简讯:“美国加州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公爵大学的合作研究指出,人类破坏地球的速度之快是任何人都难以想像的,即使人类一夜之间在地球上绝种,其造成的破坏仍会持续,其严重性相当于自然气候剧变或受小行星撞击等造成的破坏。地球的生态系统要从中复原,需要长达1000万年的时间。”教师先介绍简讯内容,然后着重从环境污染到核战争等角度分析人类何以能带给地球毁灭性的灾难。最后,引出“人、自然、环境和谐”,“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内容。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效果较好。
3、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教育。进行人文教育,也要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学生关心的问题和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不失时机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例如,针对有些年满十八岁的学生在参加选举时投弃权票的现象,及时向学生讲述公民的选举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神圣的权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每个公民都应珍视这—权利,不能视同儿戏,这样来培养学生“法的精神”(法律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又如,有些学生在考试后因成绩不理想而郁郁寡欢、垂头丧气。这时,应及时指出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大道.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和坎坷,要有敢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真正的强者应是“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及时对学生进行勇气、毅力、自信等精神范畴的教育。
4、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广泛的杜会调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对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进行了深入调查,使同学们通过接触现实生活,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才能。因此,这个过程也就成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例如,我们组织高二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其中有一个小组就拖欠民工工资问题进行采访调查,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写了《关于拖欠民工工资的调查报告》》,文中探讨了拖欠民工工资的原因、危害及解决途径,这里就有很多上升到了人文精神的层次。如发展经济与民工进城的矛盾及不同的认识正好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又提出将兑现民工工资纳入法制轨道的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最终涉及到“法的精神”这个具有人文价值的问题。
5、以体现当代人文精神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以灌输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所体现的其实是一种不平等、权威与服从的思想观念,培养了学生屈从、自卑甚至奴性的性格。政治学科虽然体现了较强的政策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但也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要以提供大量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去归纳的方法为主,改变过去那种教给学生原理,再去演绎事实的陈旧方法,这样,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平等意识、创造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挥。同时可多设计一些有人文精神倾向的题目作为测试题,或通过举办辩论会、座谈会和系列讲座等方式来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例如,学习了哲学常识中“普遍联系和人生价值”的内容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学生价值取向的讨论,针对当今一些青年学生盲目地进行自我价值的设计,把“有钱”与实现人生价值等同的现象,确定了以下讨论题:“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没出息的职业、岗位,只有没出息的人’请你结合实例对这句话进行分析”。“有人说:‘只有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实现社会价值’,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讨论前,我们安排学生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和访问,在讨论中有激烈的争论,有思想上的交锋,虽然也有个别学生的观点认为“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但绝大多数学生的观点都肯定“人的价值的大小是由他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的”这样一个主流思想。本学期,我们又围绕着怎样面对顺境与逆境以及人生命运问题,组织了讨论,并在班级讨论的基础上,与团委和学生会一起组织了年级的演讲比赛。在讨论和演讲中,学生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命运与人生机遇的问题,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斗志昂扬的激情多角度地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正确认识命运的问题。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摆事实、提问题、谈观点、讲看法、解疑惑,最终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