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性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不愿投入精力学政治,这既与现行高考制度把政治只作为选修科目有关,也与上海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有些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未能很好地体现贴近生活原则,理论与实际脱节有关,加之部分政治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应变能力,满足于固有的教学模式,只是从学科本位出发,过分强调自成体系,一味地要学生去适应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显得平淡枯躁,讲大道理,陷于说教,因而导致这门课程不受学生欢迎的局面。
本人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于教师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在于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一、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的关键
1、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的本质要求
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突出思想性,重视知识性,注意趣味性,加强实践性,这是由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突出思想性,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注重德育功能;重视知识性,就是以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常识为基础,为载体,有机结合时事政治,把德育教育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注意趣味性,就是要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新鲜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愿学、乐学;加强实践性,就是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这些,都需要真正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政治教师要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责,就必须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让学生信其说,服其理。只有当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发挥作用时,学生才会激发出学习热情。根据现行教材滞后于时代发展,未能很好地体现贴近生活原则的现状,政治教师要掌握整合教材,活化教材,丰富教材原则,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去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功能,去处理和完善教材。如果说,教材是"标本",那么教师则是"讲解员",不能照本宣科,要靠教师的"二次创作"。教师要有意识地撷取现实生活的一幕幕情景材料,尽可能采用最新的信息,用能够焕发学生兴趣的新闻材料和生动影像,创设情景,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是政治学科尽快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要求的理性选择。
3、理论联系实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强调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做法,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就必须给思想政治课注入时代活水,多采用讨论课、研讨课、考察课、活动课等课型,不断反思和创新教学模式,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总之,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在于它的方法性和策略性。
二、 教学实践的具体尝试
1、专题活动课的尝试。专题活动课作为一种与学科课程既相区别又相补充的课程类型,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拓展了极其重要的阵地。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要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地按原有程式讲授枯燥乏味的章节框目,而是将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主题,紧扣原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组织活动。一年来,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精心准备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从具体到抽象,鼓励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能力来分析,鼓励学生关注人类和社会发展问题。2002年4月,我们选择当今世界备受人们关注的“巴以冲突”问题作为主题,通过发动学生,组成有关国际热点问题的兴趣小组,广泛收集文字图片资料,师生共同协商讨论,议定座谈方式,制作有关课题多媒体课件,借鉴"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新闻节目模式,开了一节公开课,取得成功,受到听课者的好评。通过这节课我们体会到思想政治课采用专题活动法具有很大优越性,它不仅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关心政治、关注国际问题的动机,促使学生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讨论技能和素质,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在参与活动中获得了内化为能力才干的知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筹划评委,从台前走到了幕后,指导点评课题活动。当然,组织专题活动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形成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从选择热点课题、筛选精选能够激发学生探讨兴趣的话题到组织课题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完成课件制作,参与的师生前后耗时半个月。其二,教学效果很难预料。专题活动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而要做到这些往往较为困难,况且学生的学习实际存在很大差异,在不同班级活动效果大相径庭,如在高一2班,讨论组织不起来,收效甚微,而在男生班(高一9班)却大获成功。即使在同一班级内不同性别同学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知识面广,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同学。其三,有时教师对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评价较为主观,难于很好把握尺度。如果引导不当,或者使学生产生急功近利思想,不做深思熟虑,离题万里,胡乱发表议论;或者挫伤学生积极性,金口难开,难于充分展开讨论;因此教师应努力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参与热情,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生主导型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课堂纪律,这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
另外,我还对思想政治课高二年级《经济常识》第六课第二节"货币和通货膨胀"内容进行了拓展,组织了"钱币文化"专题活动。从课堂介绍中国钱币文化背景、讲述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提出拓展性问题(比如“钱币形制纹饰与古人的宇宙观”、“从钱文看中国书法艺术,了解汉文字书体的演变渊流”、“中国古代是如何实施货币的防伪打假的?它对我们今天的人民币防伪打假有何启示?”、“从欧元的兴起看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等)到提供参考书目和网络资源、再到课外活动的安排(包括查阅资料,如经济金融书刊或网络信息等;走访咨询钱币专家,了解中国钱币文化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和研究现状;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由教师进行有关货币史钱币学的专题辅导讲座,进行钱币图片和实物展示;将课题小组学生编组,由教师带领,前去上海博物馆参观,观摩讲解中国历代钱币馆的展品;指导学生根据掌握知识和网上检索信息资料,制作有关钱币文化的网页,在课题小组内展示,选择优良课件在班级间交流;在网上展示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比,推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参加市区学生研究成果评奖活动等),这些活动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很受学生欢迎。实践证明,教师不拘泥于教材教参,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和探究的乐趣,让政治教学走出空洞说教,走进"活动课"中来,尤其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深化与拓展的知识类活动课,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良好途径。
2、典型事例导入法的尝试。就是教学中以典型事例为引子导入基本原理,讲课内容从具体到抽象,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在讲"命运观"时,我列举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采访的真实故事:1986年,在湖南湘西土家族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肖琴、肖燕云姐妹进行个人命运的抉择:妈妈拿着一长一短两根稻草,对她俩说,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劳动。那一年,肖琴读5年级,妹妹肖燕云读2年级,妹妹抽到长稻草,第二天背着书包继续上学,而成绩一向优秀的姐姐只能赶着牛上了山坡。12年后(1998年),妹妹考上了大学,而姐姐进城打工支持她上大学。我提出疑问:"一根稻草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大家形成共识:一根稻草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说到底是知识改变了肖燕云的命运,抽稻草只是成材过程中的机遇,命运是受个人素质和能力左右的。在讲"发展观点和应变观念"时,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了最近一年多来全球最畅销的书籍《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所阐释的人生哲理:面对快速发展的世界,每个人都要尽早适应变化,享受变化,成为变化的受益者,得到大家的共鸣。
在讲"公民的政治素质"时,我结合当时人们广泛议论的赵薇因着"日本军旗装事件"而成为公民道德教育教材反面典型一事,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要求演艺人员具有国格人格是不是一种苛求?"同学各述己见,讨论非常激烈,最后形成共识:维护国家民族尊严是每个公民起码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演艺人员的职业道德。
在高二经济常识讲"正确的消费观"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上海APEC会议后兴起的"唐装热",分析日本人的消费"群鸟价值观":由"背靠大树"(即购买大众认同、品牌可靠的商品)"追求流行"(与周围人的流行合拍)和"个性消费"(有别于周围人)组成,这就有了群鸟飞翔的特征,即跟着多数鸟的飞行方向飞行;与最近的鸟保持速度和方向一致;与最近的鸟保持距离,以防相撞;学生感到非常生动形象,加深了对经济常识的理解。
但是,把新闻事件引入教学必须注重内容有机统一,不能不加选择随意列举与内容无关的信息,不能为了趣味而摆无聊的噱头,冲淡教学主题,而是与课文有机结合,更好地突出主题。
3、辩论互补法的尝试。曾记得报载的一件新闻,给我们留下深刻影响:一位英籍雅思口语主考官说她在中国教学和主考,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中国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或发言雷同。她说,中国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和探讨热情。中国学生为什么会给她这种感觉?我想问题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有必要对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我们的课堂已经成为学生接受既成事实、终极真理的教堂。学生不敢也不能把教室看成是探索、试错、思考的殿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随便插话,不能自由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不能犯错,这就剥夺了学生和教师一起以平等的身份探求真知的权利。教师只想把学科知识当作终极结论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塞给学生,而不是教给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教给学生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人文精神。课堂上充满了对学科知识的功利主义追求,学生被培养成考试机器,丧失了热情和活力。
要改变这种局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师生交互式的讨论法。教师不仅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授观点的辨证性,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力求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极端,而且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比如"中国加入WTO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市场经济打假主要靠执法者还是消费者?"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要事先提出讨论题,让学生有所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找到讨论的契机,引导讨论步步深入。既防止放任自由,使讨论会开成"哑巴会"或"嚷嚷会",又防止教师包办代替,使讨论会变成变相授课。当讨论不起来时,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争论相持不下时,教师要善于点拨,指出思考问题的正确方向;讨论离开中心时,教师要突出重点,剔开派生的问题。讨论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纠正。当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情况,作出总结、讲评,概括出一个比较符合目标要求的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讲评,使学生明辨正确与谬误所在,从中得到启示和提高。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真话,允许说错话,努力使学生形成"说真话比说假话好,说错话比不懂装懂好"意识。
另外,我们对校学生会组织的 "菁华杯"辩论赛给予热情支持,热心充当评委,现场评议,无论对获胜方,还是对失利方,都以正面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参与精神,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课堂时间剖析辩题,指导学生找准切入点,分析论点。特别要运用政治课知识指导学生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政治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责任感,要热爱政治教师工作岗位,而且必须要有广阔的教学视野、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要有饱满的教学激情。
政治教学具有很高的德育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用枯燥的说教和空洞的大道理来达到教学目标。事实上任何抽象的道理在深刻理解和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都可以找到清晰准确的口头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方式,而教学艺术的意义就在于此。政治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用知识把学生吸引到知识的殿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还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达才能,有善于诱导的技巧,不要把知识讲得平板干涩、枯燥乏味,而要把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从感性诱发理性。一个教师尽管道理讲得正确,条理也分明,但若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牵牛式"满堂问,那么就会窒息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学效果则堪忧。
比如,在讲市场经济竞争必要性时,我套用了徐根宝的一句名言:"不搏不精彩!"学生感到很贴切;在讲消费结构变动趋势时,我套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学生都会心的笑了。为此教师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善于提炼生活经验,培养开朗性格,以健康快乐的心态,多角度思考问题,适当掌握一些幽默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画龙点睛地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恰如其分的旁征博引可以使学生获得心智训练和人生启迪。这样的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是在享受教学。
5、考核办法的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容易出现"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弊端,我们实行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内容包括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作业等;比如结合学校常规工作,我布置了"学农实践小结"、"假日经济之我见"等任务; 结合中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我指导了《从问卷调查看中学生消费观念状况》、《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考试实行开卷,命题以选择题、分析说明题为主,辅以主观辨析题。许多学生反映,现在光靠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已不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