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中概况
    • 学校简介
    • 新闻
    • 通知与安排
    • 党政领导
    • 学校荣誉
    • 对外交流
  • 党旗飘飘
    • 党务公开
    • 创先争优
    • 党员风采
    • 理论学习
  • 教学业务
    • 特色教师
    • 主题活动
    • 课程建设
    • 专业发展
    • 教学管理
    • 教师培训
  • 德育之窗
    • 校友风采
    • 主题教育
    • 德育资源
    • 班级风采
    • 家校互动
    • 心灵天地
  • 教育科研
    • 科研先锋
    • 课题管理
    • 论文著作
    • 校研究室
    • 情报检索
  • 教工之家
    • 主题活动
    • 女工工作
    • 青年沙龙
    • 民主建设
    • 经审财务
  • 学生天地
    • 自主社团展示
    • 组织建设
    • 社会实践
    • 学生作品
    • 校园生活
    • 社团活动
  • 男子高中基地
    • 基本情况
    • 实验项目
    • 招生信息
    • 百家论坛
    • 媒体连线
    • 男生班招生网上报名
  • 招生招聘
    • 招生信息
    • 招聘信息
  • 文明校园
  • 信息公开
   

浩然正气 • 乐学善思

  • 校园网
  • 教学业务
  • 教学管理

总结与反思——上海八中“视点结构教学技术”课题组活动纪实

作者:上海市第八中学 发布时间:2004-10-26

总结与反思

——市八中学“视点结构教学技术”课题组活动纪实

上海市第八中学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2003年1月开始作为上海市黄浦区的试点学校,参加了“视点结构教学”课题研究活动。

一年来,我校的“视点结构教学”课题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组建和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003年1月组建了市八中学“视点结构教学”课题研究小组,9月,鉴于学校教师变动和工作需要,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吸收愿意参与,有志于教科研工作的教师加入。重新组建的小组由 8名中青年教师组成,任教科目涵盖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8门课程,力求研究小组教师先行一步,边探索边实践,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从组织上确保“视点结构教学”最终在全校教师中推广普及。

2、完善课题研究活动机制,促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为了把“视点结构教学”课题研究工作落在实处,我们紧紧围绕学校2003学年工作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要求,把组织课题研究工作与上海市教委推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与“聚焦课堂教学”系列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从能否有效推进“二期课改”、能否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具体措施有:

①、以本校课题研究小组为主体,抓好“视点结构教学”理论学习。学校创造条件,固定活动场所,保证活动时间,专人召集组织,力求课题研究小组活动经常化,把组员自学与组内交流研讨结合起来,提高思想觉悟,加深理论认识,努力使小组成员基本掌握“视点结构教学”操作规程和要求,树立“视点结构教学”新理念。

②、以学校2003学年确定的“课堂教学会诊”、“教学创新大赛”工作为契机(全校每位教师选开一节课,学校负责摄像,组织大家评议,寻找闪光点,总结教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全校中青年教师用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开公开课,参加教学创新大赛),我们要求凡参加课题组的教师,从确定课题、设计教案,到课堂实施教学,再到说课、评课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视点结构教学”理念,力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领会和把握“视点结构教学”的目标设计要求和操作规范,以组内说课、评课为抓手,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力求凸显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从而提高参与课题研究者的自觉性,主动性。

③、积极贯彻落实“区视点结构教学研究小组计划”,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2003年9月,申报展示课的推荐名单,送交教案材料;10月份,我校叶铭的《基本不等式》、吴小英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公开课,参加了“黄浦区部分学校视点结构操作技术教学展示活动”,课后,在谈幼康老师、陈志龙老师以及兄弟学校老师的热情帮助和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评课活动,大家畅所欲言,用“视点结构教学”目标设计要求和操作规范,详尽地剖析和评价,毫无保留的表达意见,表现出对视点结构课题研究崇高的敬业精神,令我们非常感动。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中学教学块“自主教学展示课”听课、评课活动(有4位教师分别去市十中学、江南中学、求知中学听课);11月3日,有两位教师前去市十中学参加了“视点结构教学实践与探索”研讨交流活动,12月8日-12日,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分别前去市十中学观摩学习“视点结构教学” 展示课。这些活动使我们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提高机会。12月25日,林振荣开了《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与钱币文化》展示课。12月29日中午,在主管校长和主任的指导下,对学校“视点结构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先由课题研究小组教师自评和互评(已经完成“课堂教学会诊”摄像课的教师,结合自己从确定课题、设计教案,到课堂实施教学,再到说课、评课等各个环节的体会,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视点结构教学”要求,然后学校领导就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如何进行做了总体要求和部署,力求立足本校实际,踏踏实实做研究工作,组员思想认识要逐步提高,操作技术要逐渐熟练。让更多的教师用“视点结构教学”技术举行教学展示活动,通过开公开课方式推动“视点结构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

2004年1月12日,我校课题组教师参加了“视点结构教学”第二轮培训,聆听了赵伶俐、余立新教授的辅导讲座,下午又与两位教授进行了座谈讨论,接受点评指导。座谈中,我们畅所欲言,就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向专家求教,毫为保留地表达意见,甚而与两位教授为教案设计问题争执不休,直至深夜。这次辅导讲座和现场指导对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是一个很大的促动。我们为教授专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崇高敬业态度深表敬佩。

3月至5月份,我们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教学创新大赛”。根据计划安排,从教研组组内选拔(3月1日-4月10日)到校级决赛(4月18日-5月1日),分阶段实施,课题组教师的参赛有鲜明的“视点结构教学”特色,体现了“视点结构教学”理念,从确定课题、设计教案,到课堂实施教学,再到说课、评课等各个环节都规范了要求,并尽可能与传统教学模式作对比,请评委做比较点评,以求凸显优势,赢得理解和支持。

4月26日下午,在市八中学成功地举行了“视点结构教学”课题汇报展示活动。我校段迎秋讲授的《单摆》展示课和来自江南中学的数学教师施仲涛讲授的《去括号》展示课引起了与会教育专家的浓厚兴趣。课后的点评中,这两节展示课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和简洁高效的学习效率,包括形象生动的情景导入、师生互动的实验验证,流畅自然的教学环节都受到听课者的一致好评,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对“视点结构教学操作技术”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对比,就如何从着眼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到着眼于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学”,从着眼于学科知识传授到着眼于构建跨学科知识“点线面结构”,促成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提高转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示课采用了“IP宽带交互系统”进行实况转播,开了黄浦教育局中小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远程听课、评课的先河,为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带了一个好头。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收获是,随着课题研究活动的不断拓展,大家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自觉性不断增强,已经达成共识,我们认为,开展“视点结构教学”课题研究活动,与上海正在实施的“聚焦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不谋而合,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能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有的教师已颇有心得,初尝甜头。

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完全统一。由于参加集中辅导培训不系统,时过境迁,后来的自学任务未完全落实,加上认识水平局限,有的小组成员还没有从最初的怀疑、不认同过渡到认同、完全接受,主动参与,还没有从教育规律和教学艺术的高度去认识“视点结构教学”模式,没有把参加试点工作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联系起来,没有达到非参加不可的觉悟;有的小组成员虽有参与热情,但觉得“视点结构教学”系统过于庞大,设计要求和评价栏目过于复杂,目标设计还不能完全做到清晰准确,而且“点的确立”还不能针对所有课程章节内容、针对每一节课,觉得按照这一模式来组织教学程式化气味太浓,局限了教师的即兴发挥;语数外主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生物,历史,政治教师有热情,但由于课时少,而现行教材内容任务重、头绪多,未能跳出教材内容的束缚(有时我们在尝试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点”来进行目标设计时,会产生较为新颖的过程构思,但由于种种限制,没有办法一一尝试),有时感到无所适从,学生不买帐,囿于学科劣势,收效甚微,因而知难而退。还有,我们出外听课培训、聆听专家点评指导的机会不多,到外校听了几节课,普遍感觉,如果不拿到教案设计资料作参考,看不出是应用“视点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加上校内“视点结构教学”公开课未能充分凸显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因此,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2、校内研讨氛围不浓,试点工作奖惩约束机制尚未彻底形成。表现在小组成员多为班主任,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都比较重,事务缠身,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投身于“视点结构教学”研讨活动,小组研讨活动不经常,想出外观摩听课也因为学校排不开课程没有办法实现;几位听课的教师也没有及时将听课、评课的情况向小组成员传达反馈,大家缺乏思想交流,停留在各自为战的层面,没有形成合力。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本校实际的、能够把“视点结构教学”试点工作同教师的业务考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的良好办法,因而工作开展不平衡,在激发教师参与积极性方面还做得不够,有些工作还只能依靠小组成员的自觉性、主动性来开展。

3、掌握理论还不够全面准确、操作技术还不够规范熟练,表现在:目标设计还存在较大问题,操作层面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难题,比如针对每节课的内容确定一个清晰的“视点”还有一定难度,还不能跳出章节课时计划束缚形成“大教材观”;关键词往往定义不准,难于涵盖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上位、下位、平行概念关系混乱,对教材内在逻辑联系把握不准,没有形成点线面知识结构;点延伸没有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导致教学随意性很大,有可能跑题。

另外,“视点结构教学”模式没有凸现教学特色和优势,我们的试点研究还没有最终得到广大教师、尤其是区学科教研员的认同,因而遇到很大阻力,比如几次评课中,教研员都在肯定成绩成功的同时,提出学生的活动似乎少了一点,没有很好实施师生互动,我想这样的评价是客观的,但责任不在开课的教师,因为短短一节课,教师要完全按照“视点结构教学”操作规范施教,要让学生完全按照“点引入”、“点揭示”、“点强化”、“点延伸”、“点回归”、“点检测”的思路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肯定是处于被动的地步,如果主动权交给学生,往往就会顾此失彼,能否很好地调控课堂运行,完全要看教师有没有高超的应变能力和驾驭艺术,而这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种苛求。因此,“视点结构教学”技术从操作层面上,尚有值得研究解决的难题,有关“与二期课改背道而驰”的种种议论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的理解是,“视点结构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技术规律的最新研究成果,自有其科学性,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引导教师科学处理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行为的有效手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说,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课堂以学生为主,学生是主体、是演员,教师是主导,是导演,那么,我们的试点研究工作就是努力使演出的“脚本”更规范、更利于演员的充分发挥。总之,现在需要着力解决的,不是我们应不应该试点推广“视点结构教学技术”的问题,而是如何科学有效的推动研究探索和实践“视点结构教学”模式,如何把试点变成教师教学的自觉行动的问题。假如有人要问,“视点结构教学”课题研究还能走多远?我想我会坚定地回答,虽然面临许多困难,虽然推进很慢,但它是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的是有生命力的,我愿做一个铺路石,做一个无怨无悔的探索者。

今后的打算:

立足本校实际,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把组员自学和组内研讨相结合,确实达到认识提高,觉悟升华。

每一次参加区课题研究活动后,及时组织我校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座谈讨论,传达精神,交流科研信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协商讨论深化研究的办法措施。

尽可能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与专家教授的交流合作,虚心学习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

积极配合、落实“区视点结构教学研究小组计划”,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推荐反映学校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的文章,推荐示范课参加区中学块的展示活动。

积极开展对外研讨交流,努力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求扭转被动局面。

 

上海市第八中学“视点结构教学”课题研究小组  林振荣

                                    2004年5月17日

教学业务

特色教师 主题活动 课程建设 专业发展 教学管理 教师培训

最新文章

演绎经典承文脉 书香化剧颂青春——高一年级语...

2025-05-14

演绎经典承文脉 书香化剧颂青春——高一年级语...

2025-05-14

演绎经典承文脉 书香化剧颂青春——高一年级语...

2025-05-14

践行耕读砺青春 躬身实践强担当

2025-04-29

践行耕读砺青春 躬身实践强担当

2025-04-29

‹ › ×

    友情链接

    • 黄浦教育
    • 上海教师教育
    • 上海智慧教育平台
    • 上海教育
    • 上海禁毒科普教育馆

    联系方式

    • 地址:陆家浜路650号
    • 邮编:200011
    • 电话: 63770235
    • 邮箱: shanghaibazhong@163.com
    • 网址: shiba.hpe.cn

    微信公众号

    学校微信公众号

    交通地图

    交通地图
    沪ICP备15052465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05 号

    © Copyright 上海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