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1世纪的挑战
--浅谈政治教师的自我修养
崔弼辅 祝军萍
当前,新技术革命成果已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观念,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突出地体现在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上,21世纪将是“知识财富”与“人才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代。而作为素质教育核心体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正向我们袭来。知识经济发展和新的课程改革都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为此,我们认为,政治教师应在以下方面加强自我修养,以适应21世纪的挑战。
1、政治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性与党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政治教师首先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政治教师的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信念。对政治教师而言,关心新一代的健康成长,让他们成为具有政治信念、具有一定政治生活能力的人;成为一个会生存、会办事、会发展的人;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是其重要的任务。所以,政治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崇高的理想,广阔的胸怀,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善于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并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将自己对理论和政策的认识、体验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政治教师要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报效祖国、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理念之首。它不仅对教师自身起支配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和能否成才问题。只有自己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毫不动摇,执著追求,不断创造、勇于开拓,实现教育教学之目的。作为政治教师,要知道自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传播者,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不断的学习理论,不断提高本身的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国际接轨,新观念、新思想的涌现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理论、各种意识形态相互撞击,理论观念不断创新,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不断学习党的“十六”精神,就要用这些精神帮助学生去分析国内外和社会上的一系列现象和热点,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辨证的、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改变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被动局面,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一门德育课程,更重要的是一门人文科学而加以重视。
2、政治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的总和。“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黑格尔语),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说,政治教师的人格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渗透性的特点,是一种深刻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政治教师的人格素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政治教师必须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要具有博采众长、海纳百川而又独树一帜的宽阔胸襟,不拘陈见、富于变通的灵活态度,标新立异的批判精神;有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时机的敏锐思维;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和宽广的社会触角,能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握现在、着眼未来的远见卓识;有甘冒风险、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的开拓精神。第二、扎实广博的知识体系。不仅应对本学科的主要问题了如指掌,而且还应掌握与自己专业相近的跨学科知识,作到触类旁通。未来社会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融合,以及文理科的相互渗透,必然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来,加之作为工具性知识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政治教师要具有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和全方位立体思维的能力,作到文理兼通,博学多才。第三、执着的敬业精神。政治教师必须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职业信念,必须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乐之不倦;勤政廉洁、甘当人梯;不求名,不图利,作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而政治教师的人格修养无疑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政治教师的人格修养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教师无论从人品、人格,还是从精神面貌上都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教师,就能身教重于言教,使学生对其产生尊敬的心理,从而驱动学生接受美好事物的观念,逐步养成区别正确与错误,美与丑的能力。反之,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产生接受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心理障碍。
其次,政治教师的人格修养可以增强教育的渗透力和说服力。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讲以理服人,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理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形象是紧密相连的,能否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其基本前提是使学生认同教师的人格,认同教师的教育权利。如果教师说的是理,同教师自身的言行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从而导致教育失效。
再次,教师的人格修养是一本无形的道德教育的教科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感受能力远远强于理性思考能力,而教师的个人道德表现时时都被学生所感受,教师的人格品质所表现出的言与行甚至会被学生模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而政治教师的高尚的人格素养更能形成无形的“校园教育场”。
3、政治教师应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实质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其中,包括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其他电化教学手段,达到培养“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目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一次重大革命,是实现整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资料表明:人们能从听觉中获得15%知识的记忆内容,从视觉中获得25%知识的记忆内容,而两者结合使知识的记忆内容可达到65%。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声形并茂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进一步“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一张嘴、一支笔,教师从头讲到底,已经远远达不到思想政治课在学校育人工作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我们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贯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创设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问题—探究—发展”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尤其要注重信息技术在其中所承担的独特作用,并使自己成为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生力军。要充分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教与学的信息量迅速膨胀,教师对知识的垄断被打破,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收集、处理、分析、整和信息,从而获得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状态。因此,信息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而且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各方面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而且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创设了生动的、直观的教学场景,优化了教学过程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科学和充实,课堂的框架更趋于合理和丰满,教学目的更直观,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容易分解,加上穿插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使政治课的教学模式焕然一新。如果政治教师熟练地掌握了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并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完全可以跳出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使教师在贯彻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四性原则的过程中如鱼得水,并与之浑然一体,从而彻底改变过去的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想教的状况。相信在21世纪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面貌将焕然一新,使思想政治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4、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
1997年7月我国重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明确指出,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又成了新的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场改革给政治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科研素质是现代政治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劳动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就更是一种科学性劳动。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有研究的教育和教学,才是有质量的教育和教学。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教育研究能力,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称职教师。教师只有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以创造性精神去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时,教师的劳动才真正成为创造性、科学性的劳动,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质量才有了可靠的保证。否则,其教育和教学的质量必然存在缺陷和问题。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质量虽然不成正比例关系,但却是正相关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自觉的科研意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基本的科研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无数事实证明,科研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的教师往往也是教学业绩极为出色的教师。优秀的教师都善于把教学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研来推动教学,既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产生教研成果。教师从事教学研究能使教学教育实践经验得到理性的升华,探索教育规律,产生科研成果,并把这种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培养方式。这是因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对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具有多项性的重要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教育研究是—项综合程度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等。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通常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注意发现和分析教育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的技能和“善教”的本领。
其次,它有助于教师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然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实际上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科研活动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它能增强教师工作的创新性,从而更好地发扬教师敬业乐教的精神和提高职业的成功感。
教育的发展充满挑战,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都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意识,并能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能在21世纪的教育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