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看男女生不同学习特点
林振荣
一、从课堂教学中的小故事谈起
今年五月初,在高二(4)班(男生班)思想政治课上,我讲“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强调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时,引述了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报道的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义无返顾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讲医护人员把救死扶伤作为天职,正当神情激昂,侃侃而谈时,谁知一个同学冒出一句:“纯属媒体炒作”,声音虽不很响,但同学大都能听得清,原本热闹的课堂上一时间出现了静默,同学们面面相觑,都看着我如何应对。
我定了定神,笑着问:“同学们都这样看吗?”不少同学摇摇头,但也有同学露出困惑的神情。“你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非常好!你能说说你认为纯属媒体炒作的理由吗?老师希望你能谈谈自己的真实想法。”起先这位同学不愿讲,在我的一再鼓励下,他终于吐露想法:“我觉得媒体有点过分炒作,现在铺天盖地都是这类报道,不是也有医务工作人员当逃兵,拒绝上抗非第一线吗?媒体为何不大胆披露披露呢?另外,老师,假如你是医生,你会做何选择?”气氛有点尴尬,个别同学跟着起哄,我略作考虑,斟字酌句地说:“成为一名白衣战士是需要机遇,需要勇气的。我们当时的学生时代,不象现在有这么大的个人择业自由,我根据个人条件,选择了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而且我始终以教师职业为荣。假设我是医生,假设我选择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为职业,我是中共党员,在这场民族危难中,我想我会挺身而出,冲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恪尽职守的”。“我不否认社会上确实有个别医务人员在‘非典’危及个人安全时选择临阵脱逃,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也是人性的缺陷。大干世界是复杂多样的,灾难面前是最能检验一个人心灵与操守,我想战场上的逃兵是为大多数人所不齿的。我们看问题应该看本质,看医务工作者的主流,在最新民意调查中人们把医护人员看作‘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我相信这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而绝不是矫情,不是作秀。另外,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当前,新闻媒体有没有必要大力宣传报道‘非典’时期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假设你是一名记者,你会选择浓笔重彩报道白衣战士的感人事迹,还是着力披露临阵脱逃的反面典型?”,同学们一下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两种意见争执不下,“记者以真实报道为职业生命、为自身价值,不能制造虚假新闻欺骗公众。揭露社会阴暗面,不是不可以,但危难之际,更需要弘扬崇高的职业道德以鼓舞士气,需要全民族众志成城,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注重社会效益,这是宣传纪律,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同样道理,‘非典’时期,广大教师大力宣传‘抗非’英雄,开展‘防非’工作,努力搞好教育教学,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这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同学们认为我分析有道理吗?还认为是新闻媒体炒作吗?”同学们露出会意赞许的表情,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学也连连点头。
同样的教学内容在高二(1)班(女生班)却是另一幅场景。女生班正在向全校发起“献给天使的祝福”倡议活动:承诺“每当您为白衣天使们用E—mail发送一份祝福时,我们将会替您折一只千纸鹤,并附上您的祝福话语,送到上海市四家‘非典’指定治疗医院”,为此,她们设计制作了颇具特色的班级网页,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教室黑板前悬挂着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折叠的无数只千纸鹤和祝福标签,教室里有着浓浓的温馨关爱氛围,当我开始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首先对她们的倡仪活动表示赞赏,“你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危难时期公民责任的真正内涵,在你们的出色答卷面前,老师的所有讲述都显得苍白空泛,相信你们的实际行动必将唤起全校师生的参与激情,关心白衣战士,关爱我们共同生存的这个世界”。接着我简单介绍了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日报道的钟南山、张积慧、叶欣等“抗非”英雄的动人心魄的故事,讲述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前往小汤山前线,讲述了“小巨人”姚明发起“超G明星超G爱心”全球募捐活动的深远影响,剖析了他们有责无旁贷之心无居功自傲之意的崇高献身精神,并结合女生班班级网页的内容设计和倡议活动谈了我的内心感受,展开讨论,师生进行了较为成功的自我教育交流。由于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引起学生共鸣,我看到全班同学静静地听着,脸上露出真诚自豪的笑容,有的同学不住地点头,目光中心领神会,极大的升华了教学主题。最后,我勉励每个同学深切关注,积极参与,从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意义。原来想安排这次倡议的策划者及班级网页的制作者谈自己的感想,由于课时有限,没有来得及,留下了缺憾。
二、教学反思
这两节课后,我有许多感想,也注意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明显带有抵触情绪的看法,如何妥善应对和处理“偶发事件”;二是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如何适应不同性别对象实际,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教学设计,提高政治课实效性。
1、政治课教学需要贴近生活,引入时政新闻内容,借助先进人物英雄事迹来展开教学过程,来发挥德育功能,但这些新闻媒体中宣传的模范人物光辉形象(有些确实存在着人为拔高的倾向),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毕竟存在着一定距离,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照搬照念不作分析,难于避免说教之嫌,也难于避免学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大大降低教学效能。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复杂社会影响,要做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必须提高教学的信度。
在课堂教学中,比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更重要的了。当学生提出不同甚至反对的意见,就一味地强调教师权威,简单斥之为“出风头”、“自以为是”,这违背教学的民主原则。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倡师生互动,教师就必须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尊重学生发表看法的权力,哪怕再怎么幼稚、甚至荒诞不经的观点,也要延缓批判,更不能持讽刺挖苦的态度,要鼓励学生敢于、乐于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表明他在思考问题,想接受书本理论观点,也是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希望与老师真诚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消除困惑;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做任何表情反映,充耳不闻,置身局外,那么,教师再怎么精彩的教学过程也会变成无效劳动。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而不是为了课堂整齐划一而过分地强调纪律。当然,教师要注重交流艺术,应对“偶发事件”要讲究策略,选择最恰当的处理方案,不回避矛盾,善于释疑解惑,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顺着学生的思路考虑问题,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问题,在师生真诚平等交流中,教会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点燃思想的火花,教给学生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人文精神,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取向。
2、类似的学生提出反向看法的教学故事在男生班经常发生,却不大会出现在女生班,从这两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加深了对思想政治课男女生不同学习特点的认识。我校实施“男女同校分班教学”课题实验,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尝试。以往在混合班教学,教师难于顾及男女生不同的学习要求,往往是适合男生学习口味的访谈式讨论得不到女生的积极响应,而女生希望的比较细腻的教学过程却受到部分男生的干扰,甚至抵触,这在高二(2)班课堂表现比较突出。我深深觉得,男女分班教学可以使教师更注重研究教学对象,根据不同性别思维特征施教,可以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从我的执教实践中,我感觉男生班与女生班学习特征十分鲜明,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外观的(走进男生班,课前“老师好”和课后“老师再见”的“气势如虹”喊声,以及课中时不时发出的颇具震撼力的笑声,你会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粗放气势;而在女生班,课前“老师好”和课后“谢谢老师”慢声细语,如同唱歌,富韵味,你会领略一种优雅,象一首隽永的小诗),而是内化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课堂上,男生戏谑热闹,无所顾忌,有时显得比较自由散漫,有时会因为不相干的小事发出莫名其妙的笑声,为偶发小事而转移注意力,不象女生那样遵纪守规,专心致志;男生对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致(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投入精力),有
女生感情细腻,富有同情心,容易为精彩的故事所感动,同学之间友爱无间,互相帮助,集体荣誉感强,没有表现出人们经常认为的“爱慕虚荣”、“善计较”、“使小性子”等弱点,依靠集体的力量,她们在学校及黄浦区举办的竞赛活动中多有斩获,获殊荣甚多,这一点令男生们感到汗颜;相比较而言,女生拥有语言表演天赋,也有公平竞赛精神,记得在学校开展的“菁华杯”辩论比赛中,女生班几乎全班观战,全员参加,她们选出的辩手不象男生那样咄咄逼人,但思路清晰,令牙俐齿,应对自如,占有很大优势。而每当双方辩手有出色表演时,她们也会给予热烈的掌声,最终女生班获得优胜;在面临按专业分班需要解散原班级时,女生普遍流露出留恋惜别的神情,都为这个荣誉集体的解体而感到惋惜,她们还为任课教师保存授课录像,体现了男生班所没有的细腻的关怀。
以上是我对男女生在政治课学习中不同特点的粗浅认识,挂一漏万。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尝试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考虑不同性别差异,设计不同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比如对男生班,可以考虑更多的采用“问题研讨思辨”学习模式,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剖析,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观点方法,去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会抓本质、看主流。鼓励通过自身的质疑、挑剔、批判,把学科知识转换为素质和能力,发挥其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提问积极、喜欢挑战的优势;而对女生班,更多选择比较细腻的、委婉人情、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案,通过引入平凡的、又是能让人动情的、引人渴望达到至善到美的素材,张扬唯美特性,从而升华教学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当然,囿于精力和能力,这些尝试还显得很肤浅,很不成熟,但我相信,这些探索是有价值的,按照这种方向继续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适合男女生共同成长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