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吗?”相信在座每一位老师,对于这一句话并不陌生。这是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每天都会播放的采访内容。很多老师都有注意到,幸福,似乎是近年来的一大“热词”。从美国哈佛大学开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并且成为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到去年年末中国中央电视台关于幸福的系列采访报道,再到今年黄浦区开展“文文明明幸福行”三年行动计划,追求“幸福”、“积极”、“正能量”成为了当前社会乃至全球的一大热点。那么,你是否有真正问过自己,“我,幸福吗?”,“我的幸福之源又来自哪里呢?”
在一次偶然中,我看到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德国心理学家斯特凡·克莱因撰写的《幸福之源》,一本关于解读幸福的书。出于对作者克莱因的崇拜和对探究幸福的兴趣,我阅读了此书。
为什么别人总是比自己更幸福?为什么我们会被诱惑?为什么我们需要给予和索取?这些与幸福相关的谜底将在此书中一一解开。在克莱因的带领下,我们通过一项项心理研究和实验(尤其侧重心理前沿的认知神经科学)来了解关于幸福,幸福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其实,它就在于我们自身。
举书中的一个例子。当老师们每天清早起来后,饥饿的肚子、车厢的狭窄拥挤、人群的噪音,最糟糕的是被夹在两辆车之间不能动弹担心迟到而无能为力,此时一种紧张的信号在器官中被激发,结果便是恼怒、不耐烦和莫名的冲动。对付这种悲惨遭遇最直接的办法,当然就是避开每天早上的交通拥堵,然而这通常不可能办到。那么我们会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尝试直接消除消极情绪——在车厢里听听广播、音乐,这样对我们对环境的无助感会减少;或者我们可以尝试唤醒积极的情绪。例如到达学校后,先来到食堂,叫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辣酱面,再咬一口美味可口的甜大饼。因为对于这份可口早餐的事前喜悦,早已在汽车里将我们的情绪点燃。当我们在期待开心的事情时,大脑分泌了信息元素,让我们体验快乐,而又快乐和紧张的控制电路互相关联,所以愉快的期待可以直接抵制先前的恼怒。
可见,幸福具有其生理基础——我们复杂的大脑系统。克莱因一开篇就写到“幸福是什么?它源于躯体,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感觉。在大脑中,有专门控制幸福感产生的区域。就像训练肌肉一样,我们也可以训练让这些感觉产生的系统,让大脑重新编程。”那么这个幸福系统为什么可以训练呢?
世界上有一只特别著名的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长相、品种。他就是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中的那只狗。为什么在经过训练后,狗只要一听到节拍器而无需见到肉就会自己流口水呢?这一条件反射的回路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的?大脑最小的单元神经元用以处理信号。当巴普洛夫去喂狗时,一组神经元适应节拍器的节奏,另一组适应肉,它们共同发射信号。这种情况越经常发生,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就越加强。不久,由于这种联结如此之强,以至于因节奏而发射反应的神经元启动了反应肉的食欲电路。因此只要有节奏声,无需肉,狗就会分泌唾液。
其实幸福系统与其的原理是相一致的。在训练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感觉,摆脱沮丧甚至抑郁的困扰,感受到纯粹的美好。“追求幸福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认识自己。”其实,幸福之源究竟在何处?在于自己。因为一旦美好的感觉在脑中被激发,那么外界对于幸福的影响则很小。
我们常常说,当前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幸福感偏低,“为什么学生不能再聪明一点?为什么他们上课那么吵?为什么他们连作业都收不齐?”;而学生则说“为什么作业那么多?为什么不能玩一会游戏?为什么我的同伴不理我?”。其实,幸福或不幸的关键仍旧在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多看一看学生的可爱和潜力,多看一看市八的草坪和校园,多看一看食堂那诱人的早餐,或许你会发现其实我们身边还是有那么点幸福的。
“地球上有60亿人,那么就有60亿条通往幸福的路。”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关于通往幸福的方式。那么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这或许就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来寻觅这个答案。
这本书适合在座每一位老师。它不像文学那么小清新那么文艺范,也不像纯理工乏味枯燥。如果各位老师对幸福感兴趣、对这本书感兴趣或者对心理感兴趣,都非常欢迎各位与我一起探讨。我相信,在你阅读过后会了解其实心理学是一门理科,是一门科学。最后,我想说站在这里其实也很幸福,借这个机会谢谢老师们一直支持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