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我们学校每年都开展的读书活动,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本学年我在认真学习了校长向全体教师推荐的美国教育学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之后,获益匪浅。对照美国的教育,反思自己从教以来的教育实践,深切感受到我们当前的教育现状非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不可。借此机会同各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我是一个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从教以来经历了我国“文革”结束以来的历次教改,也尝试采用了不少教育专家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是总感觉到收效甚微。自己辛辛苦苦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甚至辅导补课,然而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日俱增,甚至让我深信如果高考不考语文的话,很少会有学生自觉选上语文课的。这对于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不啻是一个悲哀。为此我常常陷入沉思,一个中国孩子却厌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对自己祖国文化不能认同,这绝不是祖国的文化和语言文字有什么问题,肯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偏差。
韩愈在《师说》中开宗明义地说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的这一教育理念由唐代传到今天,我们从来把它当做经典来传诵,视其为自然的理所当然的事。可是黄全愈博士却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从未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而不是知识的主人,因此,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孩子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在哪里?我国当前教育界权威叶澜先生提出:“教育是一项直接面向生命的事业,而且是为了促进人的精神生命主动发展的伟大事业。”他痛惜,现今的教育“缺乏一种基本的人性教育,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关爱和尊重教育。”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多地是精讲多练,“讲”就是“传授”,就是我讲你听,“练”就是“训练”就是我训你练。就是没有想到过什么是“教”,黄博士在书中给我们对“教”进行了准确的定义,他说:“教”的方式,是点到为止;“教”的内容因为有许多是没有答案、没有对错之分的(如绘画欣赏),因此只要“传”给对方即达到目的。在许多时候,对方对传授的内容有可接受有可不接受。这里就明显地表述了美国式的教育理念,他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有接受和不接受的自由。而我们的“讲练结合”是把“教”混同于“讲和练”,这就迫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压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学生的自由发展,本来属于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这些本属于学生的自由发展的天地被老师所占据,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最后黄博士的结论是:把“教”变成了“讲练”,这是中国在贯彻素质教育时必须改变的重要环节。
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确实把教学混同于训练。学生从上小学开始,教师就像驯马一样给孩子套上缰绳,钉上铁蹄,按老师的要求行走与奔跑,最后当然能驯出一批批温良恭顺的良马,但马的自由与灵性已荡然无存。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正是从限制学生的自由开始的吗?我们习惯于把孩子束缚在安静的教室里,束缚在老师的威严中,束缚在教科书的标准答案里。我们不仅把知识当作技能一样让学生死记硬背,还心安理得地教学生“沉湎”于题海中,名曰“熟能生巧”,实则只是机械般的训练而已。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甚至最基本的质疑能力都被无情地抹杀掉了。当我们把学生一个个修剪得符合考试的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之后,学生所回报的就是厌倦和逃避。所有这一切就是应试教育惹的祸,是升学率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机械化训练,是分数把学生逼成了解题的机器。学生在课堂里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想象的空间,没有质疑的权力,他们不厌学才怪呢。我多年来困惑的源头大概就在这里吧。
黄博士在书中说,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动脑,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他说: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才是最富创造性与开拓性的。也就是说当人处于自由放松而又专注的精神状态时,人的创造性才是最强的。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把本属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在打好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良好的“生态” 环境,营造“自由与开放的追问风气”,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人格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分析能力等属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培养和发展。这大概就是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吧。当然,当前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认为首先必须对我国当前极度功利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高考制度进行改革,让教师、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心无旁骛地从事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样培养和选拔出来的学生才具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才是真正的一流学生,才有可能成为一流人才。
读完《素质教育在美国》全书,使我对素质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遗憾的是留给自己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了。在此很羡慕在座所有年轻教师能够在我们八中历史性转型的时机,用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大展身手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愿大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八中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