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当今教育界普遍认可的理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任课老师不仅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切都有赖于老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学生,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事实上,学生特别竭求和珍惜老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感情是成功教育的必要条件,它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老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最终也一定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担任高三毕业班任课老师已有多年了,至今仍有一事让我难以忘却。那是2007年的高考前10天,作为任课老师的我在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节课上,除了祝愿同学们考出好成绩外,也给他们留下了我的联系电话,告诉大家如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就来电询问或我上门家访。就在学生们离校后没过几天的一个晚上,我接到了学生小张的电话,她询问了我一些有关学习的问题,从她吞吞吐吐的话语中流露出了紧张不安的心情,我在电话中宽慰了她几句,她欲言又止地挂断了电话。这一通话尽管交流了近半个小时,可事后我总觉得放心不下……这是一位在高三期间陷入“早恋”,从而导致平时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女同学,尽管平时我也曾对她进行过这方面的开导、教育,但她似乎身陷其境,难以自拔。接了电话后我思前想后,一种老师的责任感使我隐约感受到学生的某种期盼,于是我第二天下班后就登门访问了这位学生及其家长。
当我敲开学生的家门时,家长和学生顿感意外,但又显得十分惊喜,在双方客套了几句以后,我就以指导学生的复习着手与学生交谈起来,随着交谈的深入,这位学生向我慢慢地倾吐了她的考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于是我又针对她的这一心理加以疏导,我根据自己以往带班的经验向她解释了考前紧张焦虑不只是她一个人有,其他人也都会有的,我们要正确对待,不要给自己制造“紧张空气”等。尽管我不是心理老师,可这一番话却使她平静了许多。我又因势利导地指出,心理紧张焦虑从某一侧面也反映出你自己的复习还未到位,底气不足,因此也就会更紧张。实际上我是含蓄地指出了她以往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这位学生会意地点了点头。当然我又及时地给予她鼓励,示意她只要认真抓住最后的时机复习冲刺,在高考中还是能取得好成绩的。这位学生怀着感激的心情向我表达出了积极的态度,家长也表示会配合做好子女的工作,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近两个小时的家访就这样不经意间过去了,在学生与家长的道谢声中,我离开了这位学生的家。随后的几天我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回访指导,其时,她已情绪稳定,正以轻装上阵的积极姿态认真复习,厉兵秣马迎接高考的挑战。
对小张同学的家访给了我更多的启示,使我感到对其他学生的家访也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又马不停蹄地对班中全体学生进行了家访。果不出所料,老师的及时家访为学生们的心理情绪调节及其考前复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激励、安抚与助推作用。
一个多月后,高考的分数公布了学生小张的考分达到本科投档线,我教的政治学科她也考了个罕见的高分。小张高兴地说:“多亏了老师及时家访进行指导,不仅使我摆脱了心理阴影,高考取得了好成绩,还使我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同时,其他同学也考出了较好地成绩。2007年的家访是令人难忘的。
家访过后思家访,我感到有两点体会:
一、在当前信息技术日趋发展的今天,尽管教师有许多现代化手段与学生、与家长沟通,但家访作为学校教育延伸的一个重要方面仍是不可缺失的,通过家访面对面的与学生、家长交谈是其它形式不可替代的。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任课老师开展行之有效的家访,使更多的老师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
二、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确立服务学生的意识是老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同时也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我想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尊重学生是以师生地位的平等为基础的,只有地位平等了,学生才会讲真话,教育才会入耳、入脑。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老师”的最重要特征。在当今我们还要确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老师要想方设法主动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解决他们的困惑。老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跟学生说话”。以“爱心”“真心”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能使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学生,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