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让学生独立思考刻不容缓
王艳红
读了这篇文章,萦绕我思绪的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刻不容缓。
文中描述的典型现象,不像是我们不同国度、不同年代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叙述,更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常以高三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为借口,课上老师多讲、学生多记,怕学生掌握不好,又多次重复。可学生的学习成绩仍不见效,则抱怨学生记性不好,最终师生身心疲惫。前两天有位学生问问题,题目虽然相似,老师还是耐着心细细讲完,最后学生又说了一句“老师你帮我总结有关的规律吧?”这些例子、现象说明什么?我们的老师不是不敬业,我们的学生也不是不好好学,可是我们教的方面存在误区,学生也不会学习。学生在沿袭我们多讲、多记,他们则在机械的多做、多记。这种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随着储备量的增多,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出现我们许多老师熟悉的现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笨。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促使学生变成了这样?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让我有很大的触动, 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只能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文中写道,许多优秀的教师是善于借鉴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学会反思则更为重要。在借鉴我们身边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之后,我在教学中也尝试着,以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为主,让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上主动构建新的知识,感悟学习的过程。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我认为可以从我们的教学由40分钟的课堂延伸到课前和课后。
课前提问——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我在新课进行前提出,学生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自主地进行预习、讨论;反思、质疑;提出问题。然后我再对问题汇总分类,并设计进入教学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问题的提出更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他们会更加主动的学习,学会思考。
课堂教学——不同的思维碰撞出睿智的火花
如何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兴趣盎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使基础、能力各异的学生,积极思辨,碰撞出睿智的思维火花,以达到各自的最佳发展?这,是我们教学努力的方向。
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分层教学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知识量也许没有增加,但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学会学习,思维容量加大,思考问题更加严谨、更加有深度。
课后自主、开放式的作业——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延伸,理应体现它的鲜活性。作业不只是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更应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借此,我利用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饥饿”而去“觅食”,实现了由单一的机械重复训练,走向主体探索的自我构建的转变,学生一旦成了学习的主体,学习便成了学生的“乐事”。
但目前我们的教学还是过多地囿于书本,以分数论英雄,这些都不利于独立思考,其中教师观念也是重要因素。这篇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树立一个观念: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教育水平,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说过“世界上最艰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果实是甜的,但思考的过程却是苦的。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只有苦的砥砺,它才能孕育和开放。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孕育在学生心底的创新意识,就一定会像种子那样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