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将教育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体系。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学校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对学校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举措,推进依法治校。按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指导意见,注重实干、提质增效,不落窠臼、守正创新,深化“双新”改革实践,坚持走特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中期的各项改革攻坚任务。
二、工作目标
(一)管理目标
精进管理不停步,按照“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相关要求,全面梳理学校章程及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立、改、废”举措,保持学校管理精细化、人本化、民主化常态,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加强线(工作条线)面(年级部、辅教处室层面)协调融合,进一步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二)德育目标
充分利用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等六大育人途径,扎实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敲重音,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相匹配的“智诚德育”新亮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
聚焦“双新”改革实验项目和特色高中建设的具体实践,依托国家课程校本化运作机制,加强学科资源优质化与学科品牌特色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智诚教育”课程内涵,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科学推进“双选”“双减”措施的稳步实施,进一步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保持教学质量的稳进,形成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区域影响力。
(四)队伍建设目标
进一步落实各级人才培养策略,助力教师“导(全员导师)、教(教学实践)、研(教育科研)”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优化校本培训体系、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名优教师不断涌现。
(五)特色创新建设目标
落实特色课程体验中心后续建设;落实特色课程在学生必修学程中的普及;跟进特色高中项目校的阶段性工作,推动市、区“双新”实验项目具体操作,完成中期论证。
三、主要工作
(一)学校管理
1、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领会教育战略的重大意义。细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相关制度、措施、实施规程的调整,坚持依法治校,坚定科学的办学方向,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斗志,守正创新谋发展,推动学校优质、特色前行。
2、继续以全国文明城区、上海市文明校园的提质创建为主要抓手,加强师德师风及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师生“智诚品质”培育;进一步关切师生的身心健康,着力解决师生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师生提升工作、学习、生活的幸福感。
3、进一步加固抵御一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的运行机制,筑牢师生健康保护屏障,优化“后疫情”时期防控举措,精准开展各类人员管理,切实做好餐饮、环境卫生等专项防病防疫管理。
4、提升学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人、财、物等管理工作的合规性与有效性;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科学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进一步优化安全工作网络,加强常态督查,压实各项职责,提高防御实效;进一步改善师生餐饮伙食,强化物业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设施设备运维、教育教学辅助等服务工作水平。持续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5、不断提升各级干部、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养,努力营造自觉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管理文化,着力提高学校各级干部思想引领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决策落实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6、进一步整合优化大学院所、社会、社区教育资源,助力学生成长、助力学校良好办学声誉的提升。
7、服务大局,组织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各类教育援助、志愿者服务、教育扶贫帮困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市民学习基地”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市民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
8、充分发挥书香校园文化怡情养性的育人功能,提升图书馆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德育、体卫艺科及心理
9、以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德育工作实施纲要为指导,结合年度教育热点,付诸有效的教育举措;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优势和学科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强化思政课教育创新与研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共青团“青马工程”党团校建设与校本德育融合,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政治信仰,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
10、以“忠诚、责任、独立、睿智”为价值引领,以培养学生“浩然正气”为行为特征,坚持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不放松,完善考评细则,强化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升旗仪式、班会、校会等常规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注重真实情景设计,引导入心入脑,引发情感共鸣,力求育人实效。
11、依托“全员导师”制的推行,夯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责任。班主任、思政教师带头示范,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主体,不断引导各学科教师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抗挫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依托家委会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12、充分发挥“智诚奖学金”“智诚奖教金”的激励作用,弘扬先进,榜样引领。进一步挖掘“星级荣誉班”“免监考生”德育品牌的育人价值和评价创新路径,优化各项考评细则,让学生获取有效评价。
13、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防教育、国防科技创新、媒体素养等特色发展的元素,推动“智诚”校园文化活动的高水平发展。发挥体育、卫生、艺术、科技等课程专业优势,形成整体性的协同教育格局,营造学生喜闻乐见、师生教学相长的健康成长生态。
(三)课程教学、信息科研
14、聚力推进“双新”实验项目的行动研究,强化教学整体设计和专题研讨,系统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链、教学链、学习链。聚焦中招改革后出现的问题,系统优化各学科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训练体系和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学业质量。
15、细化国防科技特色课程的方案并推进实施,提高国防科技教育的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国防教育在必修课程中的普及率,制定相应的检测办法。探索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融合高中生志愿服务项目、生涯规划教育和劳动专项课程,从基础性劳动和个性化劳动两个方面协调推进劳动教育板块构建,探索与外省市对口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育劳动技能、丰富劳动体验。
16、进一步深化“双减”“五项管理”举措,科学研制“双选”指导策略,积极探索适应学情的实施路径;加强“基于课标的考试命题”研究,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效能。基于新课标,加强评价设计研究,发挥其教学改进的导向作用。
17、推动教研组项目研究,促进教研组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加强学科特色品牌建设,促进各学科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在保持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科特色,推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以“优秀教研组”为典型,着力打造“一组一品”范式。
18、对标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新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综合办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力;着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助力教师提升现代信息融合技术和教育教学行为改进能力,以进一步强化学法指导,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增效减负”。
(四)队伍建设、教师发展
19、着力完善学校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研高位引领作用,助力教师“导(全员导师)、教(教学实践)、研(教育科研)”综合能力的提升。夯实市级课题《新时代高中学生坚毅品质培育的实践研究》全员、全过程推进,服务各项课题的立项、结题的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校名师工作室、德慧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探索名师优才“孵化”机制,加速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0、不断优化校本培训的制度和内容,提高教师发展评价的有效性;加强教育教学疑难问题的个案研究,帮助教师提高育德和导教能力;对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帮助教师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着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现有的“奖教金”“低职高聘”等激励平台,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创优争先的内生动力。
(五)特色创新
21、全面跟进上海市特色高中创建和“双新”实验项目推动步骤,按照既定规划持续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提升特色课程覆盖率和特色发展硬实力;加速大学院所等社会教育资源的扩容,加速培育胜任创新学科教学的教师团队。
二○二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学校工作计划
上海市第八中学 2023年2月2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