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学校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依法治校,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管理与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实干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按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指导意见,深化 “双新”、“双减”、“双选”改革,坚持走特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校2021-2025“十四五”发展规划关键之年的各项改革攻坚任务。
二、工作目标
(一)管理目标
学校管理精细化、人本化、民主化,行政事务扁平化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各职能部门间协调配合、和谐发展。
(二)德育目标
强化党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面领导,构建“智诚教育”框架下五育融合的德育体系。常规教育见实效,主题教育有深度,特色教育成亮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丰富和发展“智诚教育”课程内涵,依托国家课程校本化运作机制,加强学科资源优质化与学科品牌特色化建设,扎实推进课堂教学转变,促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教学常规管理严谨,教学质量保持稳进,改革创新有突破。
(四)队伍建设目标
落实顶层设计,优化培养策略,助力教师“导(全员导师)、教(教学实践)、研(教育科研)”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校本培训体系升级更新,教师考核评价日臻完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名优教师不断涌现。
(五)辅教工作目标
规范服务,创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效能;主动服务保证教育教学所需,创新实践,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质量。
三、主要工作
(一)优化学校管理,建设文明校园
1、抓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市、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阶段要求,坚定科学的办学方向,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创造力,求真务实解难题,鼓足干劲创佳绩,守正创新谋发展,推动学校优质、特色前行。
2、党政工齐心协力加强师德师风及职业道德建设,继续以全国文明城区、上海市文明校园的提质创建为主要抓手,推进师生外显于行、内化于心的“智诚品质”养成。进一步关切师生的身心健康,着力解决师生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师生提升工作、学习、生活的幸福感。
3、疫情防控不松劲,举措跟进不停歇。严把入门关、强化入校管理,精准科学实施人员分类管理,切实做好聚集性活动、物流、餐饮管理,进一步组织推进疫苗接种和应急演练工作。在筑牢新冠疫情防控屏障的同时,加固抵御一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的运行机制。
4、提升学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依照现行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要求,加强岗位聘用、岗位考核等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安全工作网络,加强常态督查,压实各项职责,提高防御实效;改革师生餐饮服务的运行方式,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设施设备维保、教育教学辅助等服务工作水平。
5、优化行政管理方式,打破部门壁垒,提升管理效能,规范、精进管理。不断优化校级决策——中层操作——教育教学一线三层管理结构,形成沟通协调、畅通便捷,以生为本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各级干部、骨干教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养,努力营造自觉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管理文化,着力提高学校各级干部思想引领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决策落实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6、进一步整合优化大学院所、社会、社区教育资源,助力学生成长、助力教师发展、助力学校良好办学声誉的提升。
7、服务大局,认真办好“市民学习基地”、“老年教育学习点”,让更多的市民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组织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各类教育援助、志愿者服务、教育扶贫帮困等工作。
8、加强图书、档案、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书香校园、绿色学校文化怡情养性的育人功能。
(二)坚持德育首要,提高育人实效
9、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为指导,不断丰富育人途径、创新育人模式,锻造育人品牌。依照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阶段性工作任务,继续以“智诚品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项目为抓手,不断改进教育举措,落实各项教育活动。
10、以“忠诚、担责、独立、睿智”为价值引领,以培养学生“浩然正气”为行为特征,推进思政教育、共青团“青马工程”党团校建设与校本德育融合。强化思政课教育创新与研究,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政治信仰,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积极回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感染力和实际成效。
11、依托“全员导师”制的推行,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责任。班主任、思政教师带头示范,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主体,不断引导各学科教师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抗挫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12、充分发挥助学、奖学、奖教机制的激励作用,弘扬先进,榜样引领。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进一步严肃校纪、明确校规,强化教育引导和惩戒力度,帮助学生积极改进。以星级荣誉班创建为抓手,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并实施各年级学生管理办法,完善各项考评细则,取得有效评价。
13、进一步推动“智诚”校园文化活动的高水平发展,融入特色发展的创新元素,发挥体育、卫生、艺术、科技等课程专业优势,形成整体性的协同教育格局,寓教于情、寓教于乐,营造学生喜闻乐见,师生教学相长的健康人文成长环境。
(三)坚持教学为中心,确保质量提升
14、聚力推进“双新”实践,强化教学整体设计和专题研讨,系统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链、教学链、学习链。系统优化各学科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训练体系和教学方式,凸显设计的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15、进一步完善《国防科技特色课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探索国防科技教育与必修课程的融合,明确国防科技教育内涵,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办法,设定培养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提高国防科技教育的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探索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融合高中生志愿服务项目、生涯规划教育和劳动专项课程,从基础性劳动和个性化劳动两个方面协调推进劳动教育板块构建,结合校园环境卫生值周班,教学场所、年级包干区、班级的清扫整理等,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育劳动技能、丰富劳动体验。
16、深化“双减”、“五项管理”举措,结合“双选”要求,积极探索科学实施路径;加强“基于课标的评价设计”研究,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效能。基于新课标,围绕新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加强“评价设计”,发挥其导向作用。
17、着力打造优秀教研组,优化“优秀教研组”评价方案,以评价引领建设。推动教研组项目研究,促进教研组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加强学科特色品牌建设,促进各学科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在保持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科特色,推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18、对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全面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着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帮助教师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助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助力学生学法改进,真正实现“增效减负”。
(四)坚持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促进高位发展
19、充分发挥科研高位引领作用,助力教师“导(全员导师)、教(教学实践)、研(教育科研)”综合能力提升队伍建设目标的达成。夯实市级课题《新时代高中学生坚毅品质培育的实践研究》过程推进,服务各项课题的立项、结题的指导。
20、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优化校本培训的制度和内容,完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加强梯队建设,做好人才激励,加速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教育教学疑难问题的个案研究,帮助教师提高育德和导教能力。
(五)坚持特色创新,聚焦素养培育,提高普适效应
21、全面、系统地推进“国防科技”特色高中创建,进一步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全面优化特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增特色发展硬实力。以特色、优质发展促发内生动力,加速培育创新学科素养的教师团队。
二○二二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