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18年,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全校工作。在认真执行市教委、区教育局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要求的同时,继续以学校新五年(2016年—2020年)发展规划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为指针,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优化教育环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按照教育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要求,从思想道德、职业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加强对本校教师进行教育引导,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通过强化教育教学研究来改进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保证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全力打造市八中学优质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主要工作
1、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实施方案中与我校发展有契合的重点任务,鼓足干劲,创优争先,依托现有的发展优势,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2、严格落实“减负增效”举措,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科学稳慎地调整学校课程计划,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依据课程标准,固化各年级课程设置与分层走班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制度化的选课、排课、学程记录、考核评价等系统化操作流程。
3、坚持“智诚”教育特色,创新教育载体,精细德育管理过程,不断提高师生“品、容、言、行”水平。坚持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设计学校各项德育活动,不断推进学科德育工作。
4、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系统为指针,有力推动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在指导策略、过程管理、评价推荐等方面做实各项制度建设;鼓励、帮助更多学生参与高水平大学“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的第三方认证。
5、加强科研引领,分析教师的科研需求,指导教师认知教育改革前沿领域,服务教师行动实践,逐渐形成“科研强校”格局。高质量完成学校“高中男生教育基地实验”课题的完善和后期论证的准备工作,为明确学校特色发展定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6、稳步推进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需求,深入开发校网系统,提升有效使用率;在硬件环境建设基础上,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渐进融合,助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7、创设良好的实践平台,促进各个年龄阶段、各个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专业进步计划”,发挥团队学习的作用,不断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发挥青年教师沙龙、校名师研究室的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8、结合学校课程计划改进、特色课程的优化,进一步调整完善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及各项奖励制度,强化激励导向,围绕学校的发展和中心工作,稳步开展岗位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人事招聘等各项事务工作,牢固机制保障。
9、整合资源,有效宣传,做实做强“男生班”实验项目的内涵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慕课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推进创新实验室的使用和新一届男生班的招生工作。
10、以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为蓝本,精细学校各项内部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优化学校文化品质,打造幸福校园。不断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认真做好体育、卫生、艺术、科技、环保、档案和心理等工作;认真办好“市民学习基地”,让更多的市民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教育服务。
三、具体工作:
(一)德育与体卫艺科
1、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纲”精神,围绕学校“智·诚”教育理念,弘扬“以诚养德、以静修业”的校训,坚持开展“养浩然正气,担青年责任”系列主题的活动,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和文化建设工作。
2、坚持行规教育不放松,典型示范,榜样引领,常抓常新。
以落实和规范市行为规范校的各项要求为结合点,切实做好学生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教育内化程度,提高外显表现水平。加强德育研究,通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提升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来进一步创新培育学生忠诚、责任、独立、睿智人格特点的教育载体。
3、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优化育德环境。
合理运用现有的奖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岗位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独创性;利用主题谈话课的实践与交流分享、班会课的有效科学设计、班级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特殊学生教育成功案例的剖析等方式来助力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继续将争创免监考生活动和星级荣誉班创建、复评作为班级学风建设的抓手,更加关注争创过程中的学风营造及学生个体在争创过程中的评价与监督,增强此项举措的信度与效度;进一步挖掘“温馨教室”内涵建设,关注班主任本身的情绪管理和疏导,全面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师师”多维关系,不断优化“同伴互助、亦师亦友”的人际环境。
4、深化家校教育。增强家长教育责任,提高家长教子水平。开发家长资源,让更多的家长加入到志愿教师行列。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形成“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进校园”等整体家校教育体系。
5、加强心理健康和卫生疾病防控教育。开展心理、卫生健康和各类疾病的防治的教育讲座、个别辅导、团体辅导。鼓励班主任、科任教师参加上海市教师心理咨询师的资格报考,科学合理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适时加强引导。
6、保持特色艺术体育项目的优势,做到区内领先,市内有名。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身体锻炼,办好学生校园艺术活动和运动会,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科技活动作用,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坚持实施社团课程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7、优化使用好综合素质平台,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规范校级优秀志愿者的评选,引导学生克服“唯功利性”倾向,真正体会志愿者的成就感幸福感,助推学生成功转型社会人的进程,为学生的人生规划作思想上的科学导航。
(二)教学与教务工作
1、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深化课改,将学生的成长规划融入到教师的学科教学计划之中。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落实课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反馈检测、评价激励”完整的教学研究体系,构建“课前、课中、课后”有效的教学框架。尝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辅导学习”的学法指导模式。
2、加强教研组建设,推进教、研、训一体化,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深入研究各学科的教学环节,突破重点、难点。打造“生态、智慧、高效”的常态课堂。进一步提炼学科层面、个人层面的课堂教学典型经验,构建“一组一特色,人人有风格”的学校教学新气象。
3、加强课程开发和建设,有序有效实施“特色化课程、走班制运行、多元性评价”教学态势。积极优化基础型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实施,形成学生选择性强、适切性强的教学格局。力争在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并能在区域内起到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品牌课程。
4、强化教学教务管理,加强各类考试研究,把握统考、学业水平考试以及高考的命题方向,教学教务部门携手联动,树立“服务先导”的工作观念,提高在高招改革背景下各项教务管理的新形式新特点的应对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表管理、考试管理、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等方面加强培训力度,为全面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任务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5、进一步夯实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关注质量监控细节,层层落实。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开拓课堂教学提效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校园网系统功能,开展便捷、有效的交互式交流。
7、落实创新实验室的课程建设、功能布局、实际运行成效、环境建设、实施成效等方面的要求,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前思考推进设想等发展性措施;继续做好男生班与高校对接的理化生实验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协助做好高三电子化教学系统的学习培训、应用推广工作。
(三)教师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
1、加强校本研修,为教师发展设计课程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结合我校新添置的“微课宝”设施,使老师学会微课制作的基本方法,升级技术技能,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益。继续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等各种研修形式。
2、实施教师递进培养,完善培训形式。
通过外出培训,校本培训、个人自训三级培训模式,发挥教师优势,提高育人水平。设立学科攻关项目,一科一项目,教师发挥优势自主选择;完善和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加强目标管理,以《上海市第八中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表》为抓手,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区、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上海市第八中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管理办法》,以个体带动全组,督促两级骨干教师认真履行他们的职责与任务,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利用好青年教师沙龙等平台做好中青年教师校内的培训,继续开设青年教师录像课,提高青年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的专业管理能力培养,引导其对组内的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关切成长需求,对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教师,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提升专业发展的动力。
3、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特色项目“探索培训模式,发挥联动效应”,邀请专家为教师传递最新的教育信息,充分利用已有的SMI混合学习平台,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同时,借助外力拓宽教师的培训路径,提升培训实效。
4、调整完善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相配套的人事、劳资分配制度,确保绩效工资实施和岗位设置常态化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科学采纳教职工的合理诉求,对尚未形成增长机制但在逐步提高的投入分配开展深入的分析,力争做到最为合理。不断合理、优化岗位管理,减轻人力资源浪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信息科研工作
1、坚持教育教学科研不放松,加强对现有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的管理,关注新生成的课题研究前沿,加强科研工作的专业引领,帮助本校教师不断提升科研兴趣,提高科研水平。
2、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育机制,创新科研队伍建设载体, 逐步形成由较强学科素养、较强研究能力、较强行动能力的教师科研骨干队伍。
3、坚持科研助力办学特色定位形成,力争完成男生班四大领域课程的著作初稿,孕育与办学特色相匹配的统领性的市级或国家级课题,提升学校科研工作影响力。
4、坚持现有的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管理优势,继续以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项目为抓手,科学整合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取得最大化的研究和使用效率,实现高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五)学校后勤、保障系统的建设
1、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职工以及学校发展的各项预警机制。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压力及因此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妥善解决。
2、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规范化廉政建设,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合理规范使用各类经费;加强教总两处辅教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建设,重点关注窗口形象的塑造和业务能力和知识修养的提升,为师生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温馨的服务。
3、坚持“精进管理”理念,做好安全、校产及其他各项综合后勤服务工作,配合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需求,提供专业、高效的保障。
4、严谨、科学地做好年度学校设施设备的更新、修缮工作,进一步提升现代化与传统文化高适切的校园环境美观可视度。
5、党、政、工合力做好各项工青妇、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等群众工作,继续加强师生校园“幸福感”的价值引导,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思想境界,高度重视新一轮“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创建,坚持创新,不断提升创建水平,构建起协作共创、温馨互助的校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