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我校高一学生参观了在学校东大楼举办的上海老城厢演变历史的小型展览。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上海的学校、码头、建筑、政府机构以及工商实业,涵盖了方方面面,使同学们了解了上海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
上海所有发展的起点,都在老城厢,几乎所有的历史古迹遗址都集中在这里,如著名的城隍庙、文庙等。清康熙年间开放了海禁,上海受益于得天独厚的沿海地理位置,利用海路和河道,建成了多个码头,开通了多条航线,立足于老城厢,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当然城市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1895年,上海成立“南市马路工程局”,几经改组后,1909年成为“上海城自治公所”,是中国出现最早的城市自治机构,它为城市发展的提供了各种保障。
而对于同学们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上海的学校了,可以说,上海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大力办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1906年废除科举之前,上海就已经创办了多所学校,有龙门师范学校(即今上海中学的前身)、育才学堂(今南洋中学前身)、民立中学等,1906年成立了上海劝学所,即上海市教委前身,这些都说明了上海这座城市历来注重学习和人才的培养。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市八的前身“清心书院”也出现在了展出的图片中,历史可以追溯到1861年,可见市八是名副其实的老城厢演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看到这里,一种油然而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同学们中弥漫开来,在这个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里,一栋楼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本来就觉得学校气质高雅,没想到还系出名门,有着如此深厚的底蕴,简直就是老城厢的颜值担当、智慧担当啊!同学们对学校又多了一份崇敬。
继往开来,如今的上海已经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老城厢也亦步亦趋,兼容并蓄地追赶着时代的潮流。作为老城厢里教育先驱的后辈学子们,同学们通过这次观展,深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立志努力学习,续写上海新的传说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