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育培训之对自卑学生的辅导
作者:上海市第八中学
发布时间:2013-06-20
在班主任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学生,对自身评价较低,同学交往中较为回避、退缩,班级活动也不敢主动参与。这些学生的自我评价可能远远低于他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但是班主任却很难引导他认识到他能力之所在。这些学生,往往有着较深的自卑心理。今天这次培训,我们主要谈谈如何辅导自卑学生,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二、自卑心理成因分析
自卑心理,有时也称自卑感,指的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某方面的心理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一种不如别人的消极自我信念。自卑强烈的学生常常自我评价偏低,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缺乏进取精神,行为退缩、孤独离群等,甚至出现自闭、自伤、自杀等极端行为。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是综合性的,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这里主要分析内部心理因素。
1.自我认同危机
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常常会面临许多困境,如学习困难、害怕考试、没有朋友、自己觉得一无是处、悲观厌世等。这些困境的内在心理危机本质上是自我认同的危机。自我认同(又称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前后一致的比较完善的意识。具体地说,自我认同感高的个体有以下人格特征: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个体,对自己常常有正向的情感体验,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表里同一,很少有双重人格。
自我认同是青少年时期主要的发展任务。埃里克森指出,同一性的形成是青少年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的同一性危机得不到解决,就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自我迷离、停滞不前。对于青少年来说,危机的焦点是身份认同的混乱,即“我是谁”的问题。由于青少年的社会角色很难确定,既不是成人也不是孩子,因此常常会产生角色混乱。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列举了青少年在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表现:
由于身体上性生理的成熟,使他感到性冲动的压力。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和社会的禁忌,使他对因性冲动而起的压力与困惑,不知如何处理。由于学校和社会的要求,使他对日益繁重的课业与考试成败的压力感到苦恼。在求学时只模糊地知道求学成败关系着未来,然而对未来的方向却茫然无知。儿童时期的生活多由父母安排,很多事情的决定都是被动的。可是到了青少年期,很多事情要靠自己做主,而且父母也期望他有能力去选择。而青少年们自己则往往因缺乏价值判断的标准,在选择和判断时感到彷徨无措。
2.性格因素
一般来说,怯弱的性格、抑郁的心境, 失败的经历等都会使人产生自卑。性格比较内倾的学生在学业失败时比较容易产生自卑。这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缺少信心,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困难,常常会因成绩不好而感到内疚和羞辱。自卑与自尊是密切联系的。一般来说,自尊性较强的学生在挫折情境中可能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自强不息,另一种则自卑。若能正确面对失败,便会坚持努力不息;但若把失败看作是对自尊的威胁,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当然,除了个人内在心理因素,还有身体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是不可忽略的。
三、自卑心理辅导建议
以上分析了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帮助容易自卑的学生呢?
1.改变错误信念,建立客观自我评价
容易自卑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错误的信念(或者称非理性信念)。例如:“我成绩差,别人看不起,太可怕了”,把事物的负面因素无限扩大化;“我已经很努力,但是成绩很差”,对自己能力的看法凝固化,这些都是思维绝对化和片面化的表现。因此,教师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他们的错误认知挑战错误信念,建立理性信念。
2.正视挫折,合理归因
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难免遇到挫折,怎样让学生从挫折中获取进步的动力,就需要帮助学生合理归因,不要把失败归结于能力不足,而应归于努力不够,进而克服自卑心理。
有位林老师运用周记对学生自卑心理进行辅导,值得学习:
一位学生在几次模拟考中败下阵来,他就唉声叹气,觉得自己前途渺茫,没有什么出息了。我就在他的《心灵的告白》里抄写下了革命老人徐特立1956年对湖南第一师范学生讲的一段话:。失败是一种损失,失败后又来一个发愁、着急,不是再加上一层损失吗?这未免太不合算了!我不干这种傻事!一个人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唯一的办法就是爬起来再走。像小孩子们摔了跤就滚地、哭脸,有什么用呢!事情失败了,就只有再干。真正有决心毅力的人,失败每每都是成功之母,愁什么!急什么!。看了这段话后,这位同学在《心灵的告白》中感悟刭:。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我不小心摔了几跤,但我会爬起来再走的,并且会走得更稳、更好。”
3.自我激励,学会自我欣赏
自我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就是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暗示自己:不要紧,下次再来,我一定能成功,或者反复强调自己某方面的天赋和能力,反复强调自己应达到的成功目标以激发斗志。容易自卑的学生,往往在内心缺少自我激励的声音。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赞美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获得自信,摆脱自卑的阴影。有老师通过设问让学生自己回答,启发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学会欣赏自己:
你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
你最欣赏自己的性格是?
你最欣赏自己所做的一件事情是?
你最欣赏自己对朋友的态度是?
你最欣赏自己的一次成功是?
你最拿手的事情是?
别人最欣赏你的是?
家人常以你为荣的是?
4.教师要有耐心的期待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教师要多关心,多支持、多鼓励容易自卑的学生。尤其要对这些学生有耐心的期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上述用周记辅导学生自卑心理的林老师的耐心值得大家学习,林老师这样写道:自卑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其转化也必然服从一定的。序。,需要从认识提高到行为矫正,从外的变化到思想感情转变,特别是坚定信念的形成更需要经过长期锻炼、意志考验才能达到。因此,转化具有渐进性、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针对学生进步不明显,或辅导收效甚微的情况,教师要不气馁,不谴责,不压制,不能企求几次谈心或几次周记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耐心地在他们的周记中根据具体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操之过急。例如,初三时,笔者任教的班上有一位从外校转入的学生,由于其他各门功课成绩平平,语文成绩差而被编入“平衡班”,由此,他便有了破罐破摔的心理。笔者利用《心灵的告白》同他交流,反复地进行鼓励、疏导。滴水石穿,经笔者多次耐心反复地教导,他终于消除了自卑心理,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加上他有较高悟性,在中考中,他的英语成绩脱颖而出,位居全校榜首。“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不无道理。林老师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耐心期待给学生的是一种信念,即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永远对自己抱有信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