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中概况
    • 学校简介
    • 新闻
    • 通知与安排
    • 党政领导
    • 学校荣誉
    • 对外交流
  • 党旗飘飘
    • 党务公开
    • 创先争优
    • 党员风采
    • 理论学习
  • 教学业务
    • 特色教师
    • 主题活动
    • 课程建设
    • 专业发展
    • 教学管理
    • 教师培训
  • 德育之窗
    • 校友风采
    • 主题教育
    • 德育资源
    • 班级风采
    • 家校互动
    • 心灵天地
  • 教育科研
    • 科研先锋
    • 课题管理
    • 论文著作
    • 校研究室
    • 情报检索
  • 教工之家
    • 主题活动
    • 女工工作
    • 青年沙龙
    • 民主建设
    • 经审财务
  • 学生天地
    • 自主社团展示
    • 组织建设
    • 社会实践
    • 学生作品
    • 校园生活
    • 社团活动
  • 男子高中基地
    • 基本情况
    • 实验项目
    • 招生信息
    • 百家论坛
    • 媒体连线
    • 男生班招生网上报名
  • 招生招聘
    • 招生信息
    • 招聘信息
  • 文明校园
  • 信息公开
   

浩然正气 • 乐学善思

  • 校园网
  • 德育之窗
  • 心灵天地

教育的脚步何须太匆匆

作者:上海市第八中学 发布时间:2012-01-02
教育的脚步何须太匆匆 ——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上海市第八中学 娄隽瑶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对她的孩子提出的殷殷期待,又何尝不是自我的叮嘱?不要太心急,不要过于功利,慢慢来。 龙应台从一个母亲的角度,仔细观察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描写了母子相处的最真实的互动场景,点点滴滴地记录下了自己的教育感受与内心丰富、激烈的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与对生命的实景写生,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也表现出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对教育的认识和反思。想来,这一个“慢慢”包含了多少无奈和抗争,包含了多少的柔情和爱意。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浇灌,不要急,不要赶,要慢慢来。 如果与龙应台所说的一样,在浩瀚的知识中,我必须做“导游”,给孩子们介绍这些知识,因为他们是新来的。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完成这项任务呢?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是将自己的期许与固执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们按照我们所设计的路线行动呢?还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与等待,慢慢来,给他们必要的指引,等待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出不平凡的道路呢? 当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笨拙但很认真地包扎一束玫瑰,可是换来的却是老祖母的催促责骂,还被不耐烦的老祖母用力地推了一把。龙应台赶忙安抚了老祖母,然后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她温柔动情地说:“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面对稚嫩的生命,面对可爱的孩子我们无法催促,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和视角来对他们,不能用对成年人的要求来苛责天真而又脆弱的孩子们。小男孩此时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待。我敬佩这样的教育,她没有焦躁,没有催促,没有想办法替代。教育本应是轻松的,我们也要学会耐心等一等,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当安安大声地把“bird”说成“啵”时,妈妈并未对他置之不理,而是仔细看了一下草丛中昂然站着一只大公鸡,鲜红鸡冠衬着金绿色的尾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不正是“bird”吗?有时候,作为教师我们经常用对与错来评判孩子,我们总少了一些耐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少了一点时间发现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应该与母亲一样是一份温情与理性交融的职业,可以把发现孩子的成长作为一种值得庆祝的事情,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这样的等待是一种积极地等待,和“守株待兔”的消极不作为完全不同,因为后者的被动等待,可能真的会延误了孩子某方面发展的“黄金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式培育会适得其反,而全部放手,一任孩子天然成长也并不可取。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但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成长。这帮助的达成全仰赖于我们是否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你必须通过日复一日地亲密接触和观察进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的心智成长状况,把握他的成长规律与年龄特征,然后依据你专业的判断顺势而为。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与自己对等的生命来对待,让他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不慌不忙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坚定地前行。 当妈妈骑车载着安安往回家的路上,看见一道古旧斑驳的小木桥,横枕着悠悠的流水,心里有点凄凉,于是侧脸对华安说:“小桥——”“小桥――”安安用脆脆的声音回答。  “流水――” “游水――” “人家――” “鸭鸭――”  “古道――” “五道――”  “西风――” “蜜蜂――” “瘦马――”  “狗狗,妈妈你看,狗狗――” 你看,脚踏车上两个影子,沿着小河渐行渐远,渐渐融入了沉沉夜色中,这难道不是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吗?令人陶醉的不仅是那抹金黄的秋色,更是斜晖下母子间那段错落有趣的对白。 显然初上幼稚园的安安难以理解妈妈此刻触景伤情的吟诵,因此不但拷贝走了样,而且他的视线也慢慢被不远处的狗狗所吸引。然而龙应台从头到尾既没有纠正安安的误读,也丝毫没有斥责安安的分心,她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孩子浸润于美景与美文中。不厌其烦地慢慢教着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快乐的,是享受的,妈妈是幸福的,是满足的。这不正是教育的艺术与真谛所在么? 当妈妈介绍给安安寺庙柱子上盘着一只张牙舞爪的龙,长长的身躯绕着柱子转后,他们在街道上看见近千米的彩带,当安安将各种玩具车一辆接着一辆,排列成长龙时,谁能说这不是龙呢?但反思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有时往往追求标准统一的答案,缺少给孩子们自由感受的空间。一直以来欣赏米勒《拾穗者》时,我们习惯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传统的劳动甘苦解读给我们的孩子,但在中华艺术宫《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的参展中听到了令我咋舌的另一种解读,《拾穗者》作为当时的农作题材的作品,农妇是无比快乐地拾着别人遗落的麦穗,旨在表现社会底层人民快乐的生活场景。天哪!听到这些我顿时惊愕失色,因为这完全不是我们传统的认识,艺术作品的认识和欣赏关键在于能否说服自己、给自己找个答案,然而或许在孩子们眼中还会有不同角度的认识,他们或许看到的只是温暖的阳光与秋天的丰收,可谁又说过这样不可以呢?也许在我们的引导下,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情感的积淀,终有一天他们再看见《拾穗者》时,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需要用一双温柔的双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我们要学会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如果你的孩子说,老师我不懂,没有关系,来,我们再来一遍; 如果你的孩子说,老师我还没有完成,好,需要我帮忙吗?加油! 如果你的孩子说,老师我没有兴趣,真的吗?你试过吗?一起试试看吧! 慢慢来,放慢了脚步;但没有放下进取的决心;慢慢来,放慢了进程,但没有放弃走到底的勇气;慢慢来,放慢了速度,但没有放开理想的气球。我们只是跟随孩子的步伐,耐心地,一步一步地稳稳当当地前行。不催促,不着急,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与自己对等的生命来对待,让他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不慌不忙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坚定地前行。 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在生活节奏本就超快的社会里,我们那么急,那么赶,那么浮躁,不累么? “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在跑的时代,但是我坚持用自己的步调慢慢走……”前进的脚步无须匆忙,孩子,你慢慢来。

德育之窗

校友风采 主题教育 德育资源 班级风采 家校互动 心灵天地

最新文章

邂逅市八 预见无限可能——2025校园开放日圆满...

2025-05-26

邂逅市八 预见无限可能——2025校园开放日圆满...

2025-05-26

邂逅市八 预见无限可能——2025校园开放日圆满...

2025-05-26

青春焕彩耀征途 风华笔墨谱新章

2025-05-26

青春焕彩耀征途 风华笔墨谱新章

2025-05-26

‹ › ×

    友情链接

    • 黄浦教育
    • 上海教师教育
    • 上海智慧教育平台
    • 上海教育
    • 上海禁毒科普教育馆

    联系方式

    • 地址:陆家浜路650号
    • 邮编:200011
    • 电话: 63770235
    • 邮箱: shanghaibazhong@163.com
    • 网址: shiba.hpe.cn

    微信公众号

    学校微信公众号

    交通地图

    交通地图
    沪ICP备15052465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05 号

    © Copyright 上海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