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9日,我们高一(2)班――潘鹏飞、陈烨妃、施弋和杨欣奕,来到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采访我们1978界的校友:施榕。
施老师见到我们十分亲切,我们发现他当时对母校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向我们介绍了当时他在市八中学时的故事。他读书时正值文革时期,并且他们这届非常有趣,他们是在当年的2月份开学,同年恢复高考。施老师记得在当时的市八校园中有着一个游泳池,并且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我们市八东南西北四幢大楼的用处等等。
施老师说,1978年,年级里分了14个班级,他被分到了最好的一个提高班中,他在市八校园中生活了四年半。当我们提到介绍人是张葆丽老师时,施老师颇有些激动,他说张老师是他最后一任班主任,他犹记得他曾有三位班主任三种不同的教书育人的风格,他说市八的老师们都非常敬业,在当时的社会是很难得的,因为当时在文革时期,施老师说当别的学校都在写大字报等时,市八老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教导学生要好好学习。
施老师在高考时选了理科,考上了上海第一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业,后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念硕士,期间,施榕老师还荣获比利时安特卫普热带医学研究院公共卫生专业硕士,1987年起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工作,现任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与教授。施老师对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如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研究,主攻流行性疾病的研究,也就是公共安全卫生。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施老师真诚地写下了对母校的祝愿:愿母校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再度辉煌,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施老师为人十分儒雅随和,我们想,当年的市八老师一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一笔。同样也祝愿施老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创下佳绩,也为培养出更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