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引领我走上人生之路
多年前,我作为中囯残疾人代表团的一员出访日本,记得,在一次聚会上,一群日本残疾妇女围着我问:“您这么一位重残者,怎么能成为高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在我们这里不可能。”看着异国姐妹们羨慕的目光,我为我的祖国骄傲,也为我的母校——市八中学骄傲,正是她引领我走上人生之路的。
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一周岁半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造成双下肢残疾。12岁以前,我是孤独而富有的,由于重残,我无法走出家门,更无法走进校门,生活在孤独之中;同时,在父母和哥哥的辅导下,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保尓、“无脚飞将军”、卓娅、古丽雅,英雄们使我精神上富有,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撑起双拐,穿上钢支架,经过一年的艰辛锻炼,终于能走出家门。但是,由于重残,许多小学都不敢收留。我提笔给毛主席写信,要求进学校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信封上写道:“北京 毛主席收” 。不久以后,信从中央转到地方,区教育局将我安排进一所小学读五年级。我终于上学了!
1957年,我考取了市八女中,在这里生活了整整七年,其间,六年是从初一到高三毕业;也就在这里,我走上讲台,当了一年的代课教师。这七年里,受到的教育和锻炼,为我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一个重残者,在这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党、团、队组织、老师们和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记得,1958年,有一次,学校组织参观马陆公社,我为自己不能去而伤心,但是,同学们告诉我:“你也能去!”,当时,还没有手推轮椅,下了大巴士,我怎么能走得动呢?她们说:“这是秘密!”出发那天,我见到她们创作的一部轮椅:它是一块木板下面四只小轮子,木板上钉了个小椅子,木板前面装个小钩子,钩子上牵着一根绳子。坐着大巴士到了马陆公社,同学们让我坐在这小车上,她们围着小车,有的在前面拖着绳子,有的在后面推着椅子背,就这样,我们参观了许多地方。后来,在一处高低不平的泥土地上,突然,前面的绳子断了,拉绳子的女孩摔倒在地上,她的新鞋帮上拉了个大口子,我急得哭了,她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反而劝我别难过,她说:“只要你能和我们一起参加活动,我们比什么都高兴。”多么温暖、幸福的集体啊!我就生活在其中。多年后,我担任了中队辅导员之时,才懂得,当年的辅导员是很有教育艺术的,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残疾的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健全的孩子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形成一个良好的中队集体。粉碎“四人帮”后,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浅谈初中少先队集体的形成”,以及,我担任辅导员的中队被团中央命名为“红花集体”和“快乐中队” 等都离不开母校老师和同学的启迪。
1959年,我加入了共青团组识,不久以后,又担任了学校团委宣传委员,直至高三毕业。在团委里,我有幸在优秀的团委书记张赛宝和谭蓉美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工作,锻炼成长。当时,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正在全国掀起。团委让我分工管学习毛主席著作工作,我有幸参加60届学姐与求新造船厂铜工弯管小组联合的毛主席著作学习,整整四年。我还在学校大礼堂主持团委的毛主席著作学习交流会。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一系列的学习,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和信念,认识到我们的命运与党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我和同学们决心与党同心同德,风雨共舟,同度难关。十几岁的少女正是爱美的时候,但我们一年不做一件新衣服,省下布票上交国家;我们不怕挨饿,每天不吃干饭,改吃粥,省下几两粮票交给组织。在团委里,我还负责华侨工作,每年的年三十都是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与归侨姐妹们一起度过的,归侨姐妺们的爱国之情让我深深感动。这一时期,为我正确的人生观、价徝观的形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66年3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退休前后,担任了“智力助残”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12年如一日,没有分文报酬,我仍乐在其中。因为,“智力助残”也是一项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工作。我所以能坚持至今,是与母校当年的教育分不开的。
1963年,高三毕业时,参加高考我想填的第一志愿是“华东师范大学” ,因为,学生时代太多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向他们那样,做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时,命运又跟我玩起了捉迷藏。在体格检查中,因双下肢残疾,被告知不能参加高考。这次打击对我来说太大了,难道自己是残疾人就只能在家里做个待业青年?我陷入痛苦之中。人生就是这么奇妙,每次打击之后,只要你挺住了,就会有转机出现。这个时候,母校向我伸出援手,学校问我可愿意回去担任语
在母校生活的七年中,有太多太多感人的记忆,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叙述。在母校150周年华诞之际,衷心感谢母校的栽培!衷心祝愿母校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祝愿母校繁荣昌盛!
2011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