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20日胜利闭幕。十多天来,北京人民大会堂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真知灼见,精彩纷呈,引起广泛共鸣,生动诠释了“中国式民主”的活力与品质。建睿智谋事之言,献务实管用之策,聚共襄伟业之力,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最强音。让我们共同聆听和感受来自市八师生的肺腑之言和坚定决心。
教师篇
2018年的全国人大,不仅是一次全国瞩目的会议,更是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注明了前进的方向。此次盛会信息量大,热点多,工作报告干货满满,精准扶贫推动复兴,宪法修改与时俱进,教育质量注重美德。
作为一名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还是要敬畏自身的职业,用职业精神去为新时代培养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教给孩子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看待问题的方法。因为新时代不会需要一个背诵者,而是需要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实践者。(来自凌蓓健老师)
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感悟: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正像习近平主席参加广东代表团讨论时强调的那样:“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发展”“人才”“创新”三要素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中学政治学科,承担着传递主流价值和国家意志的神圣职责。我会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的教学内容,认真学习贯彻2018年两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履行作为政治教师的神圣使命。通过关注两会,宣传两会,使广大师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领会国家的发展愿景和工作方向,从而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夯实亿万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来自林振荣老师)
在2018全国两会期间,00后最关注的两会热词让我眼前一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支持国货”、“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智慧出行、低碳出行、绿色出行”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及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强国一代”加入和参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如今00后群体迅速崛起,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新关注者,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我们如今正在培养的就是“四有青年”,是能够“担青年责任”的祖国未来中坚力量。这些青年学子们走出象牙塔,迈入新时代,更多地关注时事,不断提升综合素养。这也说明,此次两会反响热烈,受到极高的关注。(来自丁烨老师)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提出“减负”最要紧的是做好五件事——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重个性、讲规律。其中“转方式”就是适当减少教师不适应学生学情导致的学习负担,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更多在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于是,我想在减轻学生课业学习负担这个问题上,我们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平时课堂教学应力求高效有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打开学习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课上应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课余主动强化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合理调整课堂结构和教学节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实现课堂的“减负”,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实现“减负”的目的。所以说,学生深层次的负担其实来源于认知的轻重程度,学生如能在课堂上学得轻松、高效、有趣,当堂完成学习任务,那些外在的负担自然也就减轻了。(来自罗佩晔老师)
“数字中国”概念的进一步提出和完善,是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一个热点。数字中国已经不仅仅涉及互联网业务,还渗透了涵盖工业、文化、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许多新政策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各代表委员既立足于眼前又能着眼于未来,规划“数字中国”的计划蓝图,同时,也体现出人大会议能够直面民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这一系列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令大家感到温暖又振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思考,教师如何能够让自己的课堂“数字化”,运用科学技术及时以数据量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增加课堂的效率。(来自金天老师)
学生篇
3月的一个清晨,我的手机突然收到移动运营商的一条短信:赠送手机流量。最近移动通信的费用的确是一降再降,先是之前的取消长途通话资费,再是近期流量的调整。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出取消流量漫游,如今全国人大的各项决议,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也许在一些人眼里,所谓的漫游费只是九牛一毛,可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笔资费的减免就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人民代表大会的存在,正是给了每个人的诉求都能被党和国家听到的机会,真正实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正是这一条条来自人民底层,看似微不足道的诉求的满足,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好!(来自高三年级许健珑)
历史必将铭记这一时刻:2018年3月11日15时52分。万人大礼堂内格外肃静,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代表们,肩负亿万人民重托做出郑重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高票通过。此时此刻,我内心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宪法修正案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宪法为纲,纲举目张”宪法修改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实施是向广大学生普及宪法知识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宪法精神的价值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此刻,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地践行宪法精神,为推行全面依法治国做贡献。(来自高三年级杨涵喆)
全国两会提到了若干条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我关注到一条信息: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这项政策除了能让国人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到进口商品外,更体现了国家对于本土制造业的自信以及“中国制造”的飞速发展。
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该计划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了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除了对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意义外,也更坚定了提升制造水平和以中国的尖端制造提升国家影响力的决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我国会在顶尖科技制造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终将会实现。(来自高三年级唐婧)
近年来,上海力争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上海对于打造四个品牌的目标已做出大量规划与部署。据我所知,上海计划在几年内建造多个适合市民、游客参观的场馆,以提升大众科学、艺术、文化等多方面综合素养。除此之外,为辅助四大品牌的建立,自十九大起至今,上海多地开展整治市容市貌的措施,包括沿街商铺的整改,市区主干河道两旁的绿化,市民休闲娱乐设施的建立等,都在大力推进。而我所居住的小区附近的河道就在整改之列,由最初的杂乱,到如今的干净整洁,一天天的变化都历历在目。我们的城市也在变得越来越整洁,居民的整体素质也在逐步提升。相信以后的优化改革会由细节逐步转移至核心,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目标指日可待。(来自高三年级舒凯晨)